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隐”、“显”结合,优化课堂教学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3-16 04:45:53   

习场所。师不能用自己的认知结果来取代生的认识过程,而应巧妙地“隐”于幕后,让生充分发挥其习潜能,鼓励生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例如,在了解龋齿的危害后,很多生都想知道,怎样才能预防龋齿。我就出示课件,让他们了解牙齿的结构,然后让他们分四人小组讨论:龋齿是如何产生的。同们依据生活经验和自己的体验,热情地交流。在讨论过程中,我留意他们的谈论动向,及时引导,点拨,不断地把他们的思考引向深入,直到他们对自己的发现与看法感到满意。讨论完毕,正是生满怀信心,期待着向全班同讲述自己的理解,跟大家分享成功的喜悦之时。我急他们所急,让他们大声汇报交流,最后出示课件一一印证他们的说法。及时的反馈,让生美美地品尝着成功的喜悦;自己的努力成果,让生信心倍增。他们不但懂得了有关知识:如果牙齿保护得不好,牙釉质被损坏,会进一步侵蚀牙本质,甚至侵蚀到牙髓,引起疼痛发炎,龋齿就产生了。更重要的是,生还体会到:习的乐趣在于努力探索。通过“以隐待显”的,切合生认知的规律,点燃生的思维火花。
    一位艺术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对于一个高明的画家来说,着墨处是画,空白处也是画。课堂的“隐”与“显”也是如此。只有处理好课堂调控中的“隐”、“显”关系,师才能在中得心应手,调控自如,最大限度发挥师主导作用及生的主体性,让生自主参与习全过程,在趣中,在中悟,在探索中提高,使他们的身心真正得到健康发展。
                          (本文获东莞市体卫论文二等奖)

上一页  [1] [2] [3]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