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改进中学语文教学之管见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9 23:47:42   

 现在,具有较好的母语的语文表达能力,已成为谋职的一个先决条件。而目前大家对大生的语文表达能 力普遍感到忧虑,以致要考虑在大普遍开设“大语文”课。从小,到中,到大,这是一条长河 ;大是下游,中小是上游。上游能源源不断地供给清澈的河水,才能保证下游不但水质好,而且水流宽广 。中小语文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生的语文水平。造成大生语文水平每况愈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板子光朝中小语文老师身上打,这是很不公平的。这也不是说我们做老师的没有责任,而是说真要解决问 题,必须首先反思我们总的育思想、育政策。然而,这是中央的事,小民往往是说不上话的。不过我们也 不能等着,我们也有责任思考在我们的职责范围内如何不断改进中小的语文,不断提高中小生的语文 水平。这里想就如何改进中语文的问题说一点我的看法,向大家请

    一、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技能?

    那还用你说,生需要听说读写的技能。但是,对于一个以汉语为母语的汉族人来说,怎样才能听好、读 好?怎样才能说好、写好?我觉得,重要的是他要能知道并懂得在什么场合、什么情景、在什么人物身上、当 表达什么意思时,需要用什么样的词,什么样的句式,什么样的句调语气。中语文要给中生的语文技 能,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这一点。

    二、生怎样才能获得这样的技能?

    要让中生获得上面所说的技能,中语文需要做三方面工作:

    1.设法让生大量阅读范文,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模仿写作。

    2.通过各种手段,让生知道,一篇文章好,好在哪儿,一篇文章不好,不好在哪儿。

    3.需要给生一点语文知识。

    其中,第1点是根本;第2点也很重要,可以帮助生开窍;第3点起辅助作用,目的是为了有利于老师, 有利于

    设法让生大量阅读范文,并在老师指导下模仿写作,这是中国语文的老传统,应该说是一种好的传 统。但光靠这一条是不够的。一个高明的、有责任心的语文老师一定会在第1点的基础上设法让生知道,一篇 文章好,好在哪儿,一篇文章不好,不好在哪儿。为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还有必要而且是恰到 好处地给生一点语文知识。第2、3两点应该说是我们当今语文高于传统语文的地方。

    三、应该怎么讲课文?

    讲解课文,不能满足于讲文章的主题思想、篇章结构、段落大意、生字生词;应该对课文中一些起关键作 用或带有深刻含义的词句,紧密结合文章的主题思想、人物特点、上下文语境进行必要的分析讲解。举例来说 ,不同版本的中语文课本里都有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祝福》这一篇课文。有一次,我恰好在某个中听一 位老师讲解《祝福》。老师讲得很认真。他首先介绍了鲁迅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文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思想 家,是一位勇猛的斗士;接着他详细说明了鲁迅写《祝福》时的时代背景。之后,他先解释了课文中一些生字 、生词,然后让生自己阅读一遍。而后他采用启发式法,边讲解、边提问、边讨论,详细分析说明了《 祝福》的主题思想、篇章结构、段落大意。最后他给生分析了几个多重复句。可以看出,老师的备课是很认 真、很充分的。我想,生听了老师的讲解后肯定是会有不少收获的。但是,从生获得语文技能的角度说, 我虽没有作调查,但估计收效甚微,获益甚小。事实上,课文中有些段落、有些词句是应该而且值得好好给 生分析讲解的。譬如课文的第三自然段里“我”对他在街上所遇到的祥林嫂,有这样一段描写: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 一个乞丐了。

    大家知道,小说《祝福》运用倒叙的手法,通过刻画主人公祥林嫂这个下层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来解剖 旧中国的农村社会,抨击黑暗的宗法制度和吃人的封建礼。作者对祥林嫂的这一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很重要 的作用。语文老师应该引导生注意这一段描写,特别注意语句的运用。老师可以这样来启发生思考:第一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这一句包含了三个分句,我们能否把这个句子改为内容与之相当 的“她一手提着一个内中放了一个空的破碗的竹篮”这样一个包含长定语的单句?为什么?第二,“(她)一 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这一句包含两个分句,我们能否把这个句子改为内容与之相当的“ (她)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这样一个包含长定语的单句?为什么?在启发

[1] [2] [3]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