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语文教育百年论坛纪要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3-16 04:12:11   

    三、语文方式及考试方法              

    近年来,语文方法僵化,考试内容繁琐,已达超乎寻常的程度。              

   会议认为,语文法改革特别应该注意的地方有:              

   (一)传统语文育"重读",现代语文育"重讲"。这是由于组织形式变化使然。"班级授课制"是"集体",大量使用"讲授法"可以减少师的劳动投入,降低育成本。然而,就语文而言,语言习的"习得性"特点要求活动必须以生自己的读书、练习为主才有收效。语文本来是个简单的事情。说到底,不外乎"多读"、"多背(诵)"、"多写"。一百年来,语文师的"讲"挤占了生的"读"。因而,语文习效率不高也就在所难免。特别是从纵向的角度看,从小到高中,师的讲授时间比例本应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目前多数语文师,不管年级高低,一律一"讲"贯之。这种方式不在根本上加以扭转,语文的总体面貌难有大的改观。              

   (二)现代语文育各类活动中,占课时最多的是"讲读课"。自1920年左右,开始白话文改革运动以来,语文讲读课的方法由"自由发挥"式逐渐向统一的"讲读模式"发展。这一过程到解放以后,在习前苏联"红领巾法"的时候最后成型。这个"讲读模式"是:"背景简介--范读或自读课文--字词--分析课文(分析形象,划分段落,概括段意)--总结主题思想--总结写作特色--课堂练习"。从那时起,由于育领导部门的推广,它充斥了师范院校的《语文法》材,成了中小语文的主流方式。"改革开放"以后,尽管有所改变,但从全国范围的总体上来看,仍然无大触动。一般地说,我国的语文,从小三年级开始有"课文分析"直至高中三年级,十年的时光里生们都在听着师按照这同一种模式讲语文。它的各个环节,没有明确的目的指向。这个僵化的程序束缚了师,压抑了生,浪费了生大量宝贵光阴。它使语文课堂变成了老和尚念经的"经堂"。这个僵化的"十年一贯制"的"讲读模式"不打破,语文育就不可能出现生动、活泼、生机盎然的新局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