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资源简介:
1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学年度北航附中初三下语文零模试卷一、基础·运用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搜集了一些资料,对中国流行音乐进行了深入地探讨,请根据要求完成1-5题。中国流行音乐滥觞于19世纪30年代的上海,是在中国传统民间小调和地方戏曲的基础上,吸收了美国爵士乐、百老汇歌舞剧等西方流行音乐元素而发展起来的,当时就产生了黎锦辉、周城、胡蝶等一代歌手,《何日君再来》《夜来香》等名曲至今还在传唱、这些名曲在当时①穿着欧美流行音乐的外衣,①在文字肌理,所述情感等方面都体现着中国古典气质的文化美感。一直到1980年,当时香港黄霖创作的《沧海一声笑》出現,台湾邓丽君的诸多名曲《但愿人长久》《独上西褛》等名曲也成为流行音乐典型,从此港台歌曲②整个华语世界。1990年,张学友《秋意浓》、陈升的《onenightin北》将流行音乐的古典倾向推向一个新的高度,随后陶喆的《Susan说》更是一首让人们欣赏到将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的精熟之作。但是,这些歌手并未意识到这一现象背后的文化意义,所以并未形成潮流。直到2000年以后,随着周杰伦和方文山这对搭档的横空出世,《娘子》《东风破》《菊花台》等名曲的推出,将“中国风”这一概念正式带入歌坛,也掀起了一股新古典主义音乐的时代潮流。流行音乐歌词对古典诗词的现代化改造中,“转化”“转品”“通感”等在古典诗词中经常使用的修辞手法,在中国风歌词中也大量使用。“转化”就是打破“物”与“我”的界限,实现物我同一,如【甲】。而“转品”是模糊调性的边界,使得一个词的词性自由转换,让词语焕发别样的生机,如【乙】。“通感”则是打通“人”与“物”的感官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