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生物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假设—求证”生物学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行为评价的研究

来源:不详  作者:作者__  更新时间:2005-11-18 10:56:57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天上乌云滚滚,电闪雷鸣,地上狂风大作,有一个小女孩匆忙跑到了一家熊猫礼品店,躲避即将到来的大雨。”又一个学生进行了看图说话。

哦,不错的想像力!“你是怎样知道电闪雷鸣的?”

“因为图上画出了闪电、乌云。”很多学生开始活跃了。显然,他们已经慢慢地落入了我的“圈套”里了。

“你又是怎样知道狂风大作的呢?”“因为图片中的树向一边倒。”

 “你们是如何知道的?”“通过用眼观察。”

“小女孩又是如何知道有大雨即将到来?”

“小女孩听到雷声,看到闪电,根据经验判断的。”

“假如她不知道会有大雨即将到来,会有什么后果?”

“她会淋到雨。”“她可能会生病。”

我对他们的回答感到满意,便马上过渡到正题:“也就是说,我们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维持自身的生存。我们是如何看清物体,感知声音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眼和视觉。”

是我错了
   

由于课本上用的是眼睛与照相机对比,我觉得照相机复杂了一些,所以,我采用了物理中的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实验,我觉得这个实验更直观。我将光具座摆放在讲台上,光具座上面放置着一块白板,在白板的前面我点燃了一根蜡烛,然后,我将白板对着学生,让学生仔细观察,白板上面是否有蜡烛的像,大多数学生回答没有看到。只有少数学生说看到了,我想大概是教室的日光灯管反射的原因,于是,我熄灭了教室所有的日光灯管,再让学生观察白板上是否有蜡烛的像,这时,只有坐在第一排的两个调皮的学生说白板上还看得到蜡烛的像,我走到讲台下面左看右看都看不到白板上蜡烛的像,以为两个调皮鬼不分场合地和我开玩笑了,心里很生气,强忍着怒火说:“你们两个下课后将你们看到的白板上面的像画出来让我们看一看,我到现在为止都没有看到蜡烛的像。”学生听出了我说话的意思,沉默了。我有点后悔,也许是我错了?

我又在蜡烛与白板之间放置了一块凸透镜,这时,白板上有了蜡烛清晰的物像,我移动了一下蜡烛的位置,白板上清晰的物像消失,我又换了一块透镜,白板上又有了一个清晰的物像。我让一个学生摸着比较两块透镜,并要求这个学生将他的感觉大声告诉同学。这个学生告诉同学:“两块透镜的厚薄不同。”同学们又开始兴奋了。我趁势启发学生道:“我们的眼睛成像的原理与透镜成像的原理一样,你能参照课本中的插图、文字及讲台上面的模型,讲清楚视觉的形成过程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