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资源简介:
免费河北省邯郸市2018年中考前第3次复习试卷含答案试卷分析解析复习卷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1~6小题每题2分;7~16小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的倒数的是()A.2 B.-2 C. D.2. 小明从正面观察如图所示的两个物体,看到的是() A B C D 正面 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x-2,x)在第二象限,则x的取值范围为()A. B. C. D.4. 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A B C D5. 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对顶角相等 B.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C.同角的余角相等 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6. 如图,将△ABC的直角顶点放在直线a上,a∥b,边BC与直线b相交于点F,边AB与直线a、b分别相交于点D、E,若BE=1,DE=2,则等于()A. B. C. D.7. 如图,AB是半圆的直径,点D是弧AC的中点,∠ABC=50°,则∠DAB等于()A.55° B.60° C.65° D.70°8. 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其中a为常数)的根的情况()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可能有实数根,也可能没有C.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D.没有实数根9. 某校举行捐书活动,七年级捐书480册,八年级捐书500册,八年级捐书人数比七年级多20,两个年级人均捐书数量相等,设七年级捐书人数为x,所列方程正确的是()A. B. C. D.10. 如图3,已知⊙O的半径为5,点O到弦AB的距离为3,则⊙O上到弦AB所在直线的距离为2的点有()A.1 个 B.2个 C.3个 D.4个11. 如图,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1,-3),AB垂直x轴于点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3 B.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 C.S△AOB=3 D.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12. 在Rt△ABC中,∠C=90°,若AB=4,sinA=,则斜边上的高等于()A. B. C. D.13. 抛物线如图,考察下述结论:①;②;③;④.正确的有()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4. 如图6所示的计算程序中,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所对应的图象应为() A. B. C. D.15. 如图,如图,ABCD是菱形,AB=2,扇形BEF的半径为2,∠EBF=∠A=6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 B. C. D.16. 如图,正方形OABC边长为2,顶点A、C在坐标轴上,点P在AB上,CP交OB于点Q,OQ=OC,则点P的坐标为()A.(2,1) B.(2,)C.(2,) D.(2,)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7. =_________________。18. 若a,b为两个连续的整数,且,则a+2b=______________。19. 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B=12,BC=5,点E在AB上,将△DAE沿DE折叠,使点A落在对角线BD上的点A'处,则AE的长为____________。20.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0),B(0,4),对△AOB连续作旋转变化,依次得到三角形①、②、③、④、…,则第10个三角形的直角顶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6分。)21. (8分)(1) 已知关于x的分式方程的解为x=1,求a的值(4分);(2) 根据(1)的结果,求代数式的值(4分).22. 某校八年级为了解学生课堂发言情况,随机抽取该年级部分学生,对他们某天在课堂上发言的次数进行了统计,其结果如下表,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已知B、E两组发言人数的比为5:2,请结合图中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 求出样本容量,并补全直方图;(3分)(2) 该年级共有学生500人,请估计全年级在这天里发言次数不少于9的人数;(4分)(3) 已知A组发言的学生中恰有1位女生,E组发言的学生中只有2位男生,现从A组与E组中分别抽一位学生写报告,请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所抽的两位学生恰好是一男一女的概率。(4分)23. (10分)已知抛物线经过A(-1,0),B(3,0),C(0,3)三点,直线l是抛物线的对称轴(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顶点坐标;(6分)(2) 将二次函数的图象在x轴上方的部分沿x轴翻折,图象的其余部分保持不变,得到一个新图象,请结合新图象回答:当直线y=n与这个新图象有两个公共点时,求n的取值范围。(4分)24. (10分)如图,已知△ABC,按如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A、C为圆心,以大于AC的长为半径在AC两边作弧,交于两点M、N;②作直线MN,分别交AB、AC于点D、O;③过C作CE∥AB交MN于点E,连接AE、CD。(1) 求证:四边形ADCE是菱形;(4分)(2) 当∠ACB=90°,BC=6,△ADC的周长为18时,求AC的长度。(4分)(3) 直接写出△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CE是正方形。(2分)25. (1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6,0),点B(0,6),动点C在以半径为3的⊙O上,连接OC,过O作OD⊥OC,OD与⊙O相交于点D(其中点C、O、D按逆时针方向排列),连接AB。(1) 当OC∥AB时,∠BOC的度数为____________;(2分)(2) 连接AC,BC,当点C在⊙O上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BC的面积最大?并求出△ABC的面积最大值。(5分)(3) 连接AD,当OC∥AD时,(6分)① 求出点C的坐标;② 直线BC是否为⊙O的切线?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26. (14分)有一项工作,由甲、乙合作完成,合作一段时间后,乙改进了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图①表示甲、乙合作完成的工作量y(件)与工作时间t(时)的函数图象,图②分别表示甲完成的工作量y甲(件)、乙完成的工作量y乙(件)与工作时间t(时)的函数图象。(1) 分别求出甲2小时、5小时完成的工作量;(2分)(2) 求y甲,y乙与t的函数关系式(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4分)(3) 求乙提高工作效率后,再工作几小时与甲完成的工作量相等?(4分)(4) 若5小时后,乙保持第5小时的工作效率,甲改进了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当t=7时,甲、乙之间的工作量相差50件,求甲提高工作效率后平均每小时做多少件?(4分)答案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1~6小题每题2分;7~16小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的倒数的是(C)A.2 B.-2 C. D.2. 小明从正面观察如图所示的两个物体,看到的是(C) A B C D 正面 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x-2,x)在第二象限,则x的取值范围为(A)A. B. C. D.4. 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A)A B C D5. 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D)A.对顶角相等 B.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C.同角的余角相等 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6. 如图,将△ABC的直角顶点放在直线a上,a∥b,边BC与直线b相交于点F,边AB与直线a、b分别相交于点D、E,若BE=1,DE=2,则等于(A)A. B. C. D.7. 如图,AB是半圆的直径,点D是弧AC的中点,∠ABC=50°,则∠DAB等于(C)A.55° B.60° C.65° D.70°8. 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其中a为常数)的根的情况(A)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可能有实数根,也可能没有C.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D.没有实数根9. 某校举行捐书活动,七年级捐书480册,八年级捐书500册,八年级捐书人数比七年级多20,两个年级人均捐书数量相等,设七年级捐书人数为x,所列方程正确的是(D)A. B. C. D.10. 如图3,已知⊙O的半径为5,点O到弦AB的距离为3,则⊙O上到弦AB所在直线的距离为2的点有(C)A.1 个 B.2个 C.3个 D.4个11. 如图,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1,-3),AB垂直x轴于点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k=3 B.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 C.S△AOB=3 D.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12. 在Rt△ABC中,∠C=90°,若AB=4,sinA=,则斜边上的高等于(C)A. B. C. D.13. 抛物线如图,考察下述结论:①;②;③;④.正确的有(B)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4. 如图6所示的计算程序中,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所对应的图象应为(D) A. B. C. D.15. 如图,如图,ABCD是菱形,AB=2,扇形BEF的半径为2,∠EBF=∠A=6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C)A. B. C. D.16. 如图,正方形OABC边长为2,顶点A、C在坐标轴上,点P在AB上,CP交OB于点Q,OQ=OC,则点P的坐标为(D)A.(2,1) B.(2,)C.(2,) D.(2,)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7. =__﹣3__。18. 若a,b为两个连续的整数,且,则a+2b=__20__。19. 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B=12,BC=5,点E在AB上,将△DAE沿DE折叠,使点A落在对角线BD上的点A'处,则AE的长为。20.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0),B(0,4),对△AOB连续作旋转变化,依次得到三角形①、②、③、④、…,则第10个三角形的直角顶点的坐标是_(36,0)__。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6分。)21. (8分)(1)已知关于x的分式方程的解为x=1,求a的值(4分);(2)根据(1)的结果,求代数式的值(4分).解:(1)a=1(2)原式= ∵a=1 ∴原式=22. 某校八年级为了解学生课堂发言情况,随机抽取该年级部分学生,对他们某天在课堂上发言的次数进行了统计,其结果如下表,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已知B、E两组发言人数的比为5:2,请结合图中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4) 求出样本容量,并补全直方图;(3分)(5) 该年级共有学生500人,请估计全年级在这天里发言次数不少于9的人数;(4分)(6) 已知A组发言的学生中恰有1位女生,E组发言的学生中只有2位男生,现从A组与E组中分别抽一位学生写报告,请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所抽的两位学生恰好是一男一女的概率。(4分)解:(1)∵由发言人数直方图可知B组发言人为10人,又已知B、E两组发言人数的比为5:2,∴E组发言人为4人又由发言人数扇形统计图可知E组为8%,∴发言人总数为4÷8%=50人,于是由扇形统计图知A组、C组、D组分别为3人,15人,13人,∴F组为50-3-10-15-13-4=5人,于是补全直方图为:(2)全年级500人中,在这天里发言次数不少于9的次数为220人;(3)23. (10分)已知抛物线经过A(-1,0),B(3,0),C(0,3)三点,直线l是抛物线的对称轴(3)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顶点坐标;(6分)(4) 将二次函数的图象在x轴上方的部分沿x轴翻折,图象的其余部分保持不变,得到一个新图象,请结合新图象回答:当直线y=n与这个新图象有两个公共点时,求n的取值范围。(4分)解:(1)∵抛物线经过A(-1,0),B(3,0), ∴ 将C(0,3)代入得 ∴(2)24. (10分)如图,已知△ABC,按如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A、C为圆心,以大于AC的长为半径在AC两边作弧,交于两点M、N;②作直线MN,分别交AB、AC于点D、O;③过C作CE∥AB交MN于点E,连接AE、CD。(4) 求证:四边形ADCE是菱形;(4分)(5) 当∠ACB=90°,BC=6,△ADC的周长为18时,求AC的长度。(4分)(6) 直接写出△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CE是正方形。(2分)解:(1)证明:由题意可知:∵直线DE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AC⊥DE,即∠AOD=∠COE=90°;且AD=CD、AO=CO,又∵CE∥AB,∴∠1=∠2,∴△AOD≌△COE,∴OD=OE,∴四边形ADCE是菱形;(2)解:当∠ACB=90°时,OD∥BC,即有△ADO∽△ABC,∴,又∵BC=6,∴OD=3,又∵△ADC的周长为18,∴AD+AO=9,即AD=9﹣AO,∴OD==3,可得AO=4,∴DE=6,AC=8。(3)∠BAC=45°。25. (1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6,0),点B(0,6),动点C在以半径为3的⊙O上,连接OC,过O作OD⊥OC,OD与⊙O相交于点D(其中点C、O、D按逆时针方向排列),连接AB。(4) 当OC∥AB时,∠BOC的度数为____________;(2分)(5) 连接AC,BC,当点C在⊙O上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BC的面积最大?并求出△ABC的面积最大值。(5分)(6) 连接AD,当OC∥AD时,(6分)③ 求出点C的坐标;④ 直线BC是否为⊙O的切线?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解:(1)∵点A(6,0),点B(0,6),∴OA=OB=6,∴△OA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BA=45°,∵OC∥AB,∴当C点在y轴左侧时,∠BOC=∠OBA=45°;当C点在y轴右侧时,∠BOC=180°﹣∠OBA=135°;(2)∵△OA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OA=6,∴当点C到AB的距离最大时,△ABC的面积最大,过O点作OE⊥AB于E,OE的反向延长线交⊙O于C,如图,此时C点到AB的距离的最大值为CE的长,∵△OA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OA=6,∴OE=AB=3,∴CE=OC+CE=3+3,△ABC的面积=CEoAB=×(3+3)×6=9+18.∴当点C在⊙O上运动到第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与圆的交点位置时,△ABC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9+18.(3)①如图,过C点作CF⊥x轴于F,∵OC∥AD,∴∠ADO=∠COD=90°,∴∠DOA+∠DAO=90°而∠DOA+∠COF=90°,∴∠COF=∠DAO,∴Rt△OCF∽Rt△AOD,∴,即,解得CF=,在Rt△OCF中,OF==,∴C点坐标为(,);②直线BC是⊙O的切线.理由如下:在Rt△OCF中,OC=3,OF=,∴∠COF=30°,∴∠OAD=30°,∴∠BOC=60°,∠AOD=60°,∵在△BOC和△AOD中,∴△BOC≌△AOD(SAS),∴∠BCO=∠ADC=90°,∴OC⊥BC,∴直线BC为⊙O的切线。26. (14分)有一项工作,由甲、乙合作完成,合作一段时间后,乙改进了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图①表示甲、乙合作完成的工作量y(件)与工作时间t(时)的函数图象,图②分别表示甲完成的工作量y甲(件)、乙完成的工作量y乙(件)与工作时间t(时)的函数图象。(1)分别求出甲2小时、5小时完成的工作量;(2分)(2)求y甲,y乙与t的函数关系式(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4分)(3)求乙提高工作效率后,再工作几小时与甲完成的工作量相等?(4分)(4)若5小时后,乙保持第5小时的工作效率,甲改进了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当t=7时,甲、乙之间的工作量相差50件,求甲提高工作效率后平均每小时做多少件?(4分)解:(1)370-220=150(件) 150÷5×2=60(件) 甲2小时60件,5小时150件。(2) (3)h(4)70或120件。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