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数学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的方法与途径》结题报告

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1 04:22:09   

育部关于推进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师〔2002〕2号文件中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潮流,是国家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积极推进国家信息化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大整合论主要是指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这种观点主要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大整合论”观点有助于从课程整体的角度去思考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整合,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的各个层面中,包括准备、课堂过程和评价等。这种观点是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主流观点。本文中信息技术与高中数整合即是指后一种而言。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整合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1.丰富科知识,激发探索热情。2.创设情境,营造良好氛围。3.优化生认知,掌握思维规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变了传统的“重结果不重过程、以师的灌输代替生的思维”的观念和方法。现代课堂,不仅要在课堂上给生提供展示聪明才智的机会,还要培养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4.优化课堂结构,启发生主动参与。但是,信息技术与高中数整合应通过什么样的方法与途径,才能实现以上几方面的功能,却是没有定论的,各地各校的师们也在通过自己的实践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和探索,总结着这方面的经验。鉴于此,作为广东省首批九所实验校之一,我们天河中课题组把探索“信息技术与高中数整合的方法与途径”作为本校的子课题,用三年的时间对此子课题进行了实验和论证,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就我们课题组的实验情况作一个总结。

一、课题研究分析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我们校建校仅十几年的历史,知名度及生源都没有任何的优势,仅用传统的方式不可能在短期内使生的习兴趣和习效果有一个较大的提高。而且高中数对普遍的生来说都感到吃力和畏惧,如何扭转这一状况,亟需改变传统的理念和方式。我们校近几年也在探索开发自己的校本材(尤其是数科),信息技术与高中数材的整合作为校本材的特色之一,也需要我们对这一课题作全面、深入地探讨研究和实验。

课题研究的可行性:我们校很早就开始计算机辅助的尝试,近几年又在高中部扩建、新建了两个功能齐全的电脑室,各功能室也安装了电脑及投影,校还定期对全校师进行电脑培训考核并配备了个人电脑。就数科而言,陈杰等多位师早在九七年就接触并尝试将几何画板、TI图形计算器应用于课堂,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校领导对这一课题非常重视,迅速组建了以陈宜强副校长为负责人、崔海友书记和陈杰老师为实验师的课题组,组织开展了课题的各项实验工作。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文献检索、编制实验班等形式,采取文献法、行动研究法和准实验法,对信息技术与高中数整合的方法与途径做长期的、深入的探索与研究,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探索出一套适合本校实际并具有推广价值的信息技术与高中数的整合的方法与途径。

二、课题研究过程

2002.7-2002.8为子课题的启动阶段,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负责人、课题实验师以及实验班,确定子课题及实验研究的方向;

2002.9-2005.5为子课题的实验研究阶段,依据实验材和校实际,对信息技术与高中数整合的方法与途径进行实验探索,定期参加广东省及全国的课题实验会议,交流并总结上一阶段的实验研究情况,并对下一阶段的课题实验作必要的调整;

2005.6-2006.7为子课题的结题阶段,按照广东省课题组的要求及自己校课题组的实验情况,收集整理实验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参加结题总结交流大会。

我们校安排了2002级的高一(1)班及高一(4)班为实验班,在这两个班任数课的崔海友及陈杰老师为实验师,陈宜强副校长为实验负责人,两个控制班为高一(2)班及高一(3)班。重点班1、2班是按入成绩均匀分班,普通班3、4班也是按入成绩均匀分班,这样就保证了实验班与控制班之间除了参不参加实验之外,不论是生源、师资、环境还是评价考核,都有同样的水平和标准,这样就减少了非实验因素的干扰,使实验数据反映的是实验的实际效果,可信度很高。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