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语文教材的尴尬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3-01 11:48:29   

    观察孩子的英文学习成果,她是真正吃惊了。一个13岁的孩子,一学期下来,自己办了一张读书报,自己写了五六个表达自己想法的小书评、小简介,还写了一个访谈录、图书出版消息,还画了漫画和作者头像等等,好像玩似的,满心欢喜地要跟同学比,根本没意识到他是在学英文和写作,而且写的是不同体裁。

通过孩子的事她在思考:难怪他们没有语文课本。这样的英文教育和语言能力培养,这样的独立思考和工作能力,难道是一本课本能教出来的吗?

当然,我们还得考虑到我们的国情。我们有专门的语文课程并没有什么不妥,而对于在这门课程中该使用什么样的教材,应该说是有学问的。眼下,关于武侠小说、流行歌曲、体育明星等走进各级语文教材中,有人就挂不住了。其实,编写教材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选择让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有什么不妥呢?而作为一种尝试就更应该有一种宽容的态度,不必大惊小怪。

不过,也应该看到,教材毕竟不同于一般的读物,它的知识性、权威性、导向性都必须要经得住推敲。其实,就有紧跟潮流而出现错误的例子。有专家指出在小学语文第7册《长城砖》中就虚构了一个在美国展览长城砖的故事:“‘确实了不起!’一位宇航员神采飞扬地说,‘我在宇宙飞船上,从天外观察我们的星球,用肉眼只能辨认出两个工程:一个是荷兰的围海大堤,另一个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这是假借宇航员之口声称万里长城是从宇宙飞船中能够用肉眼辨认的仅有的两个工程之一。该课的教学目的据说是为了借此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神舟五号胜利返航后,中国第一名太空人杨利伟在回答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时,明确地说:“看地球景色非常美丽,但是我没有看到我们的长城。”媒体大哗,许多人据此撰文赞扬杨利伟勇敢地打破了一个“神话”,批评这篇课文散布谬论。杨利伟没有从太空中见到长城,不等于太空中就见不到长城,因为太空是个很模糊的概念,包括的范围很广,长城的可见度与太空的高度、气象等因素有关。事实上,的确有宇航员(例如在太空站工作的美国华裔太空人卢杰)从太空中看到了长城。问题的关键在于,从太空看长城很不起眼,不易被看到。但当它能被用肉眼辨认出来时,还有许多其他工程,包括高速公路、飞机场、大坝、桥梁等等,都可以看到。而到达一定高度后,其他工程还可辨认出来,长城却不可见了。因此,笼统地否定太空中能看到长城是不对的,但是像小学语文课文那样把长城当成用肉眼只能辨认出的两个工程之一,也是错误的。

还有一个例子:初中语文第5册《悲壮的两小时》介绍了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失事丧生前的感人事迹。称1967年苏联“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在返回大气层后,发现无法打开降落伞以减慢飞船速度,将在两小时后坠毁。此刻全国的电视观众都在收看宇宙飞船的返航实况,科马洛夫在其生命的最后两个小时,当着全国观众的面向领导汇报工作,接受国家领导人授予的苏联英雄称号,并向老母、妻子、女儿一一交代后事,遗言相当动人。

  可惜这个感人的故事完全是凭空捏造的,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毫无科学依据。事实是:“联盟一号”的飞行是冷战期间苏联为了与美国竞争登月项目而进行的绝密行动,并没有电视直播“联盟一号”宇宙飞船返航的过程,而是在失事几个小时之后,才由塔斯社将这不幸的事故公之于众。而且,从科马洛夫发现飞船返回舱打不开降落伞,到坠毁丧生,只有十余分钟的时间,而不是“悲壮的两小时”。当时空军现场指挥官报告说需要急救措施,然后掐断了通讯联系,科马洛夫没有留下任何遗言。

那么,这里面就牵涉到一个标准问题了。什么样的教材才是好的教材?就现行中学语文教材评价标准是有一个基本框架的。大致有下面几条:

  (一)中学语文教材评价的职能标准。

中学语文教材评价的职能标准是判断教材能否满足和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主体需要的尺度,即教材能否实现和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它在中学育人总目标中特定职能的标准。教材只有正确体现了课程计划、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才可能成为师生教好、学好语文的正确依据和可靠凭借,否则它就不是好教材。在评价中,重点考察目标、内容和活动三个方面。

  1、是否正确体现了中学语文学科的育人目标。包括:①知识教学指标;②技能训练指标;③能力培养指标;④思想品德教育指标;⑤审美教育指标。

  2、是否选择了恰当的育人内容。包括:①是否选择了精要、好懂、有用的语文基础知识;②是否选择了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的课文及具有范例性的阅读训练材料;③是否选择了指导性强的写作训练材料;④是否选择了实践性强的听话训练材料;⑤是否选择了实践性强的说话训练材料。

  3、是否科学设计了语文学习活动。包括:①语文基础知识学习活动设计是否科学;②阅读活动设计是否科学;③写作活动设计是否科学;④听话活动设计是否科学;⑤说话活动设计是否科学;⑥综合学习活动设计是否科学。

  (二)中学语文教材评价的结构标准。

  中学语文教材的结构应该是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生语文学习规律的综合体现。结构标准是评判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的价值尺度,主要包括教材的内在结构和外显结构两个方面的价值。

  1、内在结构是否科学。包括:①教材内容中是否形成了平行发展的语文知识线、语文技能线、语文能力线,以及横向穿插于这三条线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线和审美教育线;②在知识、技能、能力三线中,是否以知识为基础、技能为中介、能力为主导。

  2、外显结构是否科学。包括:①全套教材是否具有整体性;②教学阶段划分是否恰当;③单元组合与编排是否合理;④注释、插图、附录等辅助成分是否精当。

  (三)中学语文教材评价的效能标准。

  中学语文教材的职能、结构最终要在效能上体现出来。效能标准是衡量教材在实际运用中已经产生或将会产生的效果和效率的标尺,是由教学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