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用哲学眼光解读语文教材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8 22:29:19   

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模式要求我们发挥主体能动性,对材进行选择、创造、应用。因此,作为语文师,我们要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从生的特点和实际出发,用哲眼光来解读语文材。

  生与自我——基于生发展要求解读语文

  在钻研语文材时,我们要突出全人发展的语文课程价值取向,致力于生的自主发展,帮助生建立健全的自我意识——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

  在完一篇课文之后,我们常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要告诉大家吗?”像这样外延很大的问题往往适合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发现材的作用。如《我要一本书》,生从中发现了罗蒙诺索夫多方面的优点:热爱习、爱动脑筋、遇事勇敢沉着、热爱父母等。同时,生也能自觉地将自身与刚刚接触到的习内容联系起来,在讨论习罗蒙诺索夫热爱父母家庭这一优点时,生各抒己见,有的说:“罗蒙诺索夫小小年纪就经常跟父亲出海打鱼,说明他很爱劳动。我们要向他习。”有的说:“罗蒙诺索夫很爱父母,帮助父母干那么危险的事,真了不起。我在家里几乎不做什么事情,连书包都是妈妈替我整理,真不应该。以后我也要帮爸爸妈妈做一些事情。”生在判断、比较、取向中,有意识地接纳材中隐含的家庭伦理因素。

  生与他人——基于合作意识培养要求解读语文

  在解读材时,既要在材中寻找培养生合作意识的内容,又要在设计中渗透培养合作意识的方法。

  材内容体现培养生合作意识的课文有很多,如《公鸡的脸红了》、《我喜欢》、《互相帮助》等课文,目标中都明确地提出初步培养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懂得互相帮助等合作理念。

  有一些课文,尽管没有明显的关于合作的内容,但通过挖掘或即时发现,还是可以对生进行合作育的。如《称象》一课时,我提了一个问题:“曹冲为什么能想出这么好的称象办法?”原意是为了引出目标之一“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一个生回答:“他用船代替大秤;大象不能分,石头可以分开来称。”表面上看似乎文不对题,但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亮点,应以此为突破口,指出官员们的办法虽然愚蠢,但有可以利用的地方。不仅可以培养生善于利用、整合思考的思维方式,还可以注重指导生统一认知、感悟、体验等生活形式,更可以注重对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不指责,不取笑,从对方的想法出发,抓住对方思考的本质所在,为对方设想,在大家的思路上进一步完善。

  在一些适合采用合作探究方式习的课文或内容时,采用全班合作、小组合作、特定对象合作等方式,让生在合作中发展合作意识,习合作方法。

  生与自然——基于生命发展要求解读语文

  “我们无所畏惧,但我们敬畏生命、敬畏美好!”这是我在《打碗碗花》一课时说的一句话。在完《打碗碗花》后,一个生提出了一个让我意想不到的问题:“为什么要给这么美丽的花取这么个怪名字呢?如果仅仅是因为它长得像碗,就叫碗花好了。为什么叫打碗碗花,吓得人不敢去摘它呢?”我决定从她自己的问题入手:“你现在已经知道打碗碗花不打碗了。如果你遇到这种花,会摘它吗?”她不假思索地点点头。这时有几位同举手了,她又连忙改口:“不摘!因为它太美了,我会舍不得摘。摘掉多可惜呀!”三年级的生,能领悟多少,我无法知道,我只看到几双若有所悟的眼睛。

  生与社会——基于现代社会发展需求解读语文

  我们的语文课程应拓展生的习空间,培养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月端阳》之后,我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为我国申报“端午节”文化遗产准备材料。经过同们商量,我们决定起草一份证明端午节为我国文化遗产的研究报告。

  通过“分析习材料,确立辐射型问题”——“建立习小组,选择命题型问题”——“形成习主题,设计信息资源”——“组内分派任务,分头探索问题”——“小组沟通合作,形成新问题假设”——“汇报习成果,感受成功喜悦”——“反思评价应用,形成完善报告”系列活动,在对同展示的内容进行一定取舍、合并后,我们起草了一份充分证明端午节为我国文化遗产的《研究报告》。《研究报告》计八千多字,生们在报告中介绍了端午节起源的四种说法;端午节的十余种别称;介绍了四类共44种端午节习俗,内容涵盖多种民族;推荐、诵读了13首咏端午的诗词,还对每首诗词作了自己的理解说明;在“前言”和“结论”中有力地阐明我们对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视和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生与语言——基于语文科发展要求解读语文

  发挥语文习本体——语言文字训练不可替代的作用,让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同生辉。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我请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