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总结经验 继续改革小学语文教材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9 01:08:38   

改革,首先是课程和材的改革。如同演戏,首先要有一个好剧本,才能出好戏;任何一门科,能有一套好材,才能为改革打下基础。小语文也不例外,一套好的小语文课本,关系着一代新人的成长,关系着民族语言的发展,更关系到语文方法的改革。我们即将进入21世纪,编辑一套新语文课本,是时代的需要,是深化小语文改革的需要。

要编出一套高水平的小语文课本,首先要总结50年来,尤其是新时期以来小语文材编写的宝贵经验。

新时期以来,我们制订了三次小语文大纲,编写了两套小语文课本(由国家统一编写的)——1977年开始编写的一套小语文课本和九年义务育全日制小语文课本。这两套材与文革前编写的语文课本相比提高了科性,到目前,使用已近20年,取得了巨大成绩。

1977年开始编写的统编材,总结了历史经验,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1)识字材吸取了我国传统的汉字、汉语经验,体现了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突出了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识字量定为3000个常用字,前三年完成大部分。吸取了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改实验的经验,编写了各种归类形式的识字方法,注意让生掌握汉字构字规律和识字方法,以提高生的识字能力。同时注意了识字和发展语言的关系,安排了看图识字、看图词、句、文,以提高生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重视汉语拼音,特别注重发挥汉语拼音在识字中的辅助作用。(2)阅读材贯彻了文道统一、读写结合的思想。选材以名家名篇为主,既重视语言的规范性,又重视思想性。尤其在材组织上有了很大突破,改革了以思想育内容组织单元的方法,而是根据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能力的纲目及由易到难的次第,设重点训练项目,课文按语文训练项目组元;一组材设三类课文(讲读课文、阅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基本围绕一个读写训练点。并编入了《习作例文》和《读写例话》,加强了单元后的基础训练。这样组织阅读材有如下好处:①力图体现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结构,以提高语文的科性;②目标明确,有利于师操作和习;③三类课文符合生掌握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认知过程,有利于提高生的自能力;④体现读写结合,有利于训练生的读写能力。这套材,基本体现了叶圣陶语文材编写思想,在新时期起到了小语文材编写的导向作用。

随着国内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持续发展,国家开始实施九年义务育。 1992年国家制定了《九年义务育全日制小语文大纲(试用)》。依据新大纲,在原材基础上,又编写出了九年义务育全日制小语文课本。新课本突出了素质育,着眼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文化素质,以及语文素质;加强了听、说、读、写训练,尤其强调了语言文字训练,从小练好语文基本功。(1)识字材。加强了汉语拼音,采取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识字方法。一年级侧重于看图识字、看图词、文;二年级增加了集中归类识字,归类识字和词、句结合,编写了字、词、句连读。这样既体现了汉字规律,又符合儿童初汉字特点,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将字、文结合起来,有利于发展儿童的语言。只是识字量略少了些。(2)阅读材。在选文上很重视语言规范性和思想性的统一,仍以名家名篇为主,选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同时,还增加了许多新课文,删掉了一些内容陈旧的课文。在材组织上仍以语文基本知识和语文能力系列组元。训练目标更加具体。从第五册开始渗透了一定的读词、读句、读段方法;第六册开始根据训练重点,安排了《读写例话》和每组课文前的导读,以体现读写方法的指导,意在提高生的读写能力。(3)加强了听、说、读、写训练,从第五册开始每个单元后的基础训练,都设听话、说话、阅读、作文训练,尤其在作文上有了明确要求,体现了读写结合。总之,从材组织上提高了语文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