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语文教学中的尴尬及其思考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3-01 11:48:31   

江苏省吴江市高级中学    钱海荣

    语文,常常让人心动不已:或为之开颜,或为之神伤;或为之振奋,或为之憔悴。

    为语文而着迷、而沉醉的人,比比皆是。

    浙江大学文学院的王元骧教授指出:“没有任何其他意识形态对于人所产生的影响像文学作品所唤起的审美体验那样,使整个心灵都得到如此深刻的触动,产生如此强烈的影响,获得如此全面的滋养。它在人们精神上所产生的综合效应,决不是一般的知识传播、道德教育和娱乐消遣所能企及的。” ①

    然而,关于语文的教学,却又让那么多的人充满失落、欲说还休!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会时而不时地碰到各种各样的尴尬。面对各种各样的尴尬,我们又曾有过怎样的思考?

    也许,在目前情况下,我们还无法完全消除这样那样的尴尬,但只要我们用心思考,悉心实践,毫无疑问,这样的尴尬无疑会越来越来少。

    尴尬之一  老师:我不会感谢你

《语文学习》2002年第2期中摘要刊登一封学生来信:“高考语文我赢了,我不会去感谢我的语文老师,我要感谢的是《平凡的世界》等等中外名著和《读者》《收获》等优秀杂志。”信中还写道,如果按老师的要求去学习语文,那么高三毕业生的语文水平和初三毕业生是没有区别的。

    思考之一  让学生自主读书

    学生的语文学得好,得益于自己长期的课外阅读,这是不争的事实,早在三十多年前,吕叔湘先生就说过类似的话。因此,写这封信的学生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他的成功来自于他如饥似渴的课外阅读,而与语文教师的“谆谆教诲”无关。

    我们的语文教学不缺少苦口婆心的劝学,不缺少细致入微的分析,不缺少持续扎实的读练,但所有这些并不能催生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明显的结果。因而,我们不难理解,语文学得不错的学生面对勤勤恳恳、不丝一苟的语文教师,并没有多少感激之情。

    著名作家吴伯箫先生生前十分关心语文教学,曾对语文教学提出过言之灼灼的忠告:“现在的教学把课文都讲‘肿了’,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阅读原文上。”

    为什么不能在紧张的语文学习中抽出一点时间、挪出一方空间,让学生进行轻松自由的自主阅读呢?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在谈到如何提高美国人母语识字读写能力时,特别推荐一种阅读方法——随意自愿阅读。读自己喜爱的书,不用写读书报告,不要求在每章阅读后做思考题,也不要求查阅生词,碰到不爱读的书就放下,再去找另一本。

    这样的自愿阅读是一种自主性阅读,令人神往。在《读书的艺术》一书中,林语堂先生也有过类似的妙论:“什么才叫做真正读书呢?这个问题很简单,一句话说,兴味到时,拿起书本来读,这者叫真正的读书,这才是不失读书之本意”、“所谓学习,就是喜爱。学生应该对读书发生狂喜” 。

    笔者经常与校内外的学生交流,发现很少有学生对课本的内容和教师的讲解真正感兴趣,而在他们的课桌里,几乎每个学生都会有两三本自己买的课外书:《读者》、《视野》、《青年文摘》、《青年博览》、《新新阅读》、《小王子》、《致加西亚的一封信》、《爱的教育》、《生命的意义》、《成功之路》、《再见了,可鲁》、《简爱》、《傲慢与偏见》……在难得的闲暇里,他们的读书是那样的专注、那样的满足!

    学生为什么会迷上“闲书”而冷落甚至于厌恶课本和《语文读本》呢?显而易见,他们不是不喜欢课本以及读本中文质兼美的名篇,而是不满于教师无尽的“精讲”、痛苦于课后烦琐的练习。文章的滋味,在讲练中消失殆尽!

    试以《生命的意义》②一书为例:澳大利亚畅销书作家布拉德里·特雪弗·格里夫用精美的动物照片和睿智的散文语言,启示人们去寻找生命的真义——找出自己喜欢做的事,放手去做,每个人都应该笑对人生。这样的作品图文并茂,充满情趣,洋溢智慧,怎能不让人爱不释手!

    让学生在熟习课文的同时,去自由的读书吧!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之学好语文、用好语文,“自主阅读”是必由之路。

    我们不必为学生读书过杂而担心,而要为他们自由漫步书林而创造条件,广泛涉猎,是许多学有所成的人的成功经验。只有给学生以自主阅读的时空,才能让他们热爱读书、热爱语文。

    二、学生:知识麻木头脑

    我国医学家代表团访美时,和美国同行讨论起为什么中国学生基础扎实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美国同行回答说:“或许,知识的洪流麻木了他们的头脑!”  ③

    思考之二:让趣味成为基石

    对于中国学生,许多人总不免一声长叹:“既然已经赢在起点,又为什么输在终点!”

    知识麻木了我们的学生的头脑,这种弊病可能在理科科目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事实上,在语文教学中,问题同样棘手。

    许多学生有着这样一种共识:语文课多读少读一个样,多写少写一个样,在语文这门课上费热情、下功夫,不值。

    多读多写,是否一定能提高语文成绩,自有公论。但如果我们仅仅把语文理解成一架登上高考堡垒的云梯,那么,这样的语文教学

[1] [2] [3]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