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总结经验 继续改革小学语文教材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9 01:08:38   

2.文与道的关系

文与道自古统一,故有“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文以贯道”之说。现行小语文材也体现了“文道统一”的思想,既重视了思想内容的科性、育性,又重视了语言的规范性、生动性。但时代在不断发展,思想在不断变化,从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上来衡量选文,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1)在思想内容方面。

要着重进行(1)爱国主义育;(2)伦理道德育;(3)绿色育。用爱国主义及“三个面向”的思想衡量现行小语文材的选文,有的思想内容就显得与时代不太合拍。如从第五至第十册,反映革命战争和革命传统育的文章共三十余篇,占课文总数的20%以上。革命传统育的材不能少,但同类内容是否可以减少?如关于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就有四篇——《再见了,亲人》《一个苹果》《我的战友邱少云》《黄继光》,其实有一两篇就可以了。又如赞颂革命领袖的文章很必要,习革命领袖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英勇奋斗,保卫和建设祖国的革命精神。但也不能太多,现行材反映同一位革命领袖的课文就有三四篇,其实,有一两篇也就够了。有些反映革命领导人事迹或革命战争事迹的文章很感人,可以作为课外阅读材或思想品德课材。

与此同时,我认为材可以相对地增加一些反映人文性、伦理道德和现代意识方面的内容。生要从小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爱人类;要讲礼貌、讲诚实、讲友情、讲和平;要树立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正直、勇敢的爱国精神;要树立刻苦习,永远奋进,勤劳创造,不断创新的意识,奠定做一名21世纪中国人的思想品德基础。

材还可适当增加一些反映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我国历史悠久,要使我们的后代人人懂得祖国的历史发展,就要从小习祖国的传统文化。文史不分,可以在语文中选编一些反映传统文化故事的课文。我国古代散文故事很丰富,如“名物掌故”“人物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很多。现行材选了,但量少了些。高年级最好选文言原文,可以背诵。这样既能文,又可以习人文道德,为初高中习文言文打下基础。古诗也非常必要,现行材选古诗量少,从第五至第十册共选26首,其实再增加一半也不为多。古诗易读、易背,利用儿童记忆力强的优势,多读、多背些古诗,不但符合儿童的兴趣特点,还能为以后习语文和传统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主张让小生背读古诗文并不是要培养诗人或作文言文,而是要从古诗文中获得文化熏陶,使生从小热爱祖国文化。从理解上讲,要以现代意识去阐释。历史是不断发展的,传统的文化内涵,也必须在有着当代意识的当代师的重新阐释下,才能保持隽永的文魅力和真正的现实意义。当然,我不赞成死记硬背,也不赞成厚古薄今。

我们已进入21世纪。21世纪人类最关切的问题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要从对儿童进行“绿色育”,使他们爱护地球,保护环境。从小做起,长大才能做一名善于改善人类生活环境的建设者。因此在语文选材中应有适当相应的篇目,渗透“绿色育”。

(2)在语言形式方面。

尽管思想内容很好,如若语言表达不精彩,也不能选作语文材。不论是散文、故事或诗歌,必须选语言流畅优美、思想积极健康的。选文语言要规范、优美,要以名家名篇为主,要具有文性。现行小语文材,虽然也选了名家名篇,但还显不足。似可增选一些反映儿童情趣的名家名篇,删减一些文性不强的篇章。语言靠积累,我们提供生积累的语言应是精品。名家名篇语言规范、优美、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生背诵、记忆、习、效仿。鲁迅曾讲过:“凡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都说明着应该怎样写。”所以,读名家名篇不但可以积累精粹的语言,而且可以从作者如何观察生活、反映生活、文章构思、立意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到文章写法。凡名篇皆是文思兼优的,生在语言汲取中,经过潜移默化,还会受到思想、情感陶冶。凡名篇一般内容深邃,词句精湛,有一定深度和难度,恰是这样的文章,生读起来才会感到有味道、喜品赏,易调动起生品读文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会像喝白水那样淡而无味。所以,对名家名篇最好不要修改。

3.语感和语言规律的关系

传统的语文,重视语言感受,不太重视语言规律指导。如“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做诗也会吟”“熟读成章”“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等,都是传统语文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