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对新课程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认识与思考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3-16 04:43:02   



           江苏宝应县城南小        沈志彬       邮编:225800

     阅读是语文的中心。在倡导生主体,尊重生感受,语文要关注生命,要回归生活等理念指引下,语文阅读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的课堂上生潜心读书,书声琅琅;新的课堂上,有丰富的情境,有体验、感悟和想像;新的课堂充满了智慧的讨论、情感的交融;课堂上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和体验……面对这些可喜的变化,笔者对阅读过程有了新的认识。
    一、阅读过程应是生潜心读书的过程。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实践有很多形式,其中读是最常用、很重要的实践形式。读应贯穿阅读的始终,读不仅是生搜集和吸纳信息的过程,读还是阅读理解的过程,读也是信息处理后反馈表达的形式。阅读的过程,应是每个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
因此,每篇课文都应让生充分地读,让生以读为手段在书中“走几个来回”,让生在潜心读书中,进行认读、体悟、融情、碰撞和思索。
    潜心读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潜心认读。这一阶段的主要是让生静下心来,在借助汉语拼音的条件下,用较为缓慢的速度,辨认课文中的生字,反复认读,并逐渐把一个个独立的汉字连缀成词语、段落、篇章,最终能将整篇课文正确、连贯地读出来。2、潜心悟读。指在通读的基础上,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联系上下文对课文中关键句子,或暗含着深刻内涵的部分,进行反复揣摩体味的读。在潜心悟读中,使生再现课文所描述事物或情境,领悟到潜藏在文字背后的哲理或情感。3、潜心品读。一方面要求生要把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通过抑扬顿挫的美读、赏读表达出来,达到潜读成诵的地步,最终实现课文语言的内化。另一方面,在品读中,生本和文本之间达到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在读的基础上,生要品出自己的味,品出自己的情,还品出自己的疑……这时的读已经不单纯是对课文语言的忠实再现了,而是能够表达自己情感与理解的“二度创作”了,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读书最高境界。
    比如一位老师执《望月》(苏版第七册)第一自然段时,先让生充分感知课文,反复练读达到“文通字顺”。然后让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描写月光的句子,读一读,并引导生交流喜欢的原因,从而帮助生再现画面,体会意境。如月亮的安详、跳动的光斑、两岸山林的“剪影”以及剪影周围“银色的花边”……最后,让生配上柔柔的乐曲,图文结合美美地赏读,在赏读中进一步感悟语言,形成语感;在美读中那皎洁的月光也洒向了孩子那稚嫩的心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