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漫谈阅读话题的建构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3-16 03:53:01   

师要常常出新,带给生喜出望外的陌生之感,他们便会调动起所有的热情参与到对话中去。这样,对话就有了一种强烈的内驱动力。
   案例3:王崧舟《只有一个地球》
   师:美国有家世界著名的杂志《时代周刊》听说过吗?
   生:听说过!
   师:哦?它是在美国发行的,是英文写的(众笑)它每年都评出一位新闻人物,评出来的肯定是这一年最优秀的人物。评选人物--圣安东尼.威廉斯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不知道是正常的,知道是不正常的。(众笑)震惊世界的“9.11”事件知道吗?
   生:知道。
   师:这知道是正常的。(众笑)他带领华盛顿人民三年内恢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1979年的年度新闻人物是邓小平,因为他发表了南巡讲话,开创了中国的新纪元。1998年,评选了一位特殊的“年度新闻人物”,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知道是谁吗?想知道吗?
   生:想。
   师(点击课件,出示旋转的地球)是什么?
   生:地球。
   生:地球。
   生:地球。
   师:吃惊吗?为什么?
   生:以前都是评选人,为什么选地球?以前什么不选它?
   生:不是人,为什么选?如果地球是人,也就是全球60亿人,而不是一个人。
   师:听得懂吗?时代周刊是不是搞错了,想知道吗?真的?答案就在这篇文章里。
  
   这个片断中,师以“《时代周刊》新闻人物评选”为话题,引发了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地球不是人,为什么要将它评为《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此刻生产生了一种“欲罢不能”的探究阅读的心理。在这样一种探究心里的驱使下,生很快地进入了与文本广泛而自由的对话中。这样的阅读话题,对生来说肯定是陌生而新鲜的,生会兴致勃勃地从自里行间中捕捉自己所关心的信息。
当然,新奇性的阅读话题建构,要贴近文本,适当求新。切忌一味求新而流离文本。否则,便是为“新奇”而“新奇”了。
   
    4、 层次性策略
   阅读是渐进的过程。在阅读课上,阅读话题一般不会只有一个,而是由多个话题组成的“话题群”。话题和话题之间,在组合上,必须要注重逻辑上的联系,而不能各自为政。人对事物的认识,一般总是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归到整体;对事物本质的把握,总是由浅入深的。生与文本的对话,也必得经历这样的过程。因此,在建构阅读话题的时候,师要充分考虑话题的层次性。一般地说,初读课文时,要建构感知性话题;细读课文时,要建构探究性话题;赏读课文时,要建构综合性话题。

   案例4:《詹天佑》
  
   话题之一:
  师:今天我们来习《詹天佑》,每一次这篇课文,老师总一次次被强烈地震憾着,在我的心目中,詹天佑可以当之无愧地被评为感动20世纪中国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詹天佑,认识詹天佑,请大家先看录像(詹天佑生平事迹简介和修筑京张铁路简况)。
   师:谁来说说从刚才的录像中,了解到了什么?
   生:(回答略)
   师:刚才,我们只是很粗略地了解了詹天佑,这样笼统的认识,还不能足以说明詹天佑可以被评为感动中国20世纪人物。就让我们通过读课文,进一步去了解詹天佑。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大家刚才读得非常投入,谁来说说詹天佑以什么感动了中国?
   生:(有的说以爱国感动中国,有的说以杰出感动中国,有的说以严谨的工作作风感动中国,有的说以以身作则感动中国,有的说以无畏的勇气感动中国,有的说以超群的智慧感动中国……)

  这是本课以“整体感知”为主要目的的阅读话题,师让生带着“詹天佑一什么感动了中国?”为阅读话题,让孩子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话题之二:
  师:刚才同们从不同侧面概括了詹天佑的令人感动的方方面面。下面就让我们细细地品读课文,边读边感悟:詹天佑的哪些言行感动了今天的我们?
  
  这一阅读话题,是本课的第二个阅读话题,其主要目标是引导生深入走进文本,和文本进行探究式的对话。整个4-6自然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相关文章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