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让语文课堂走向人文化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9 01:05:51   

    呼唤人文的时代,书育人的宗旨,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在刻意间或不经意间去撞击生的心灵,引导生对生活、对人生的思索。语文课堂应该回归生活,关爱生命,注重人本,发展个性。
  
    一、语文课堂当注重对生“ 做人”的育。
    
    在讲授《掌声》时,完成了对课文内容的讨论后,我抛给生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看待同们送给英子的掌声?片刻沉寂后,班长第一个站了起来说:“两次掌声对一般的同来说并没有什么,可是对于一个自卑、性格孤僻的人来说,却是莫大的鼓舞。所以,才会在课文的后半部分看到快乐的、自信的英子。”另一个同说:“我门班就有象英子这样的同,他们虽然有健康的体魄,但是缺乏健康的心理,由于他们的习不好,上课从来不敢举手发言,怕别人笑话。其实,他们多么希望别人的掌声啊。”话音刚落,班上立刻掌声雷动。从孩子们的掌声中我感受到了一股巨大的力量,于是我就抓住这一契机,让他们说说生活中亲身经历的类似的事情,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又布置了一道课后作业,让生课后以“宽容”为话题,写一篇杂感,谈生活中该如何对待身边的人和事。这样,就把课堂从课文引向了生活,启发生去思考,不仅训练了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更多的让生懂得了宽容待人的道理。

    二、语文课堂应适当对生进行情感育。

    讲授《三个儿子》的时候,生都为文中伟大的母爱深深的感动了。为了更强的激起生内心的震撼,我趁热打铁的启发生联系自己及家庭的处境谈自己的感受,同们反映踊跃,纷纷发言,很快下课了,生们仍然兴致不减,于是我即兴布置了一道作业: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 后来,遇到不少家长,都说收到孩子的一封信,看了很感动,觉得孩子长大了,更有不少生回家后能主动帮家长做家务活了。 
 
    三、语文课堂应适当进行生态育,增强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讲授《灰雀》时,我拎着一只在笼中惊慌乱蹦的小鸟,让生谈自己的感受。随即我就引导生思考:列宁和小男孩对待灰雀的不同态度?生纷纷意识到了要爱护生态环境,保护身边的小动物。然后通过课件演示,举例说明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都应该树立保互生态环境的意识!一节语文课,巧妙的对生进行了一次生态育。

    读文章,本应是一个过程,一个欣赏、感悟、共鸣的过程,一个荡涤心灵、接受洗礼的过程,而不该是一种目的。不该成为功利应试育的牺牲陪衬。我们的语文课,应该引导他们会生活,关爱他人,热心社会,激发生对人文精神的思考,激起他们灵魂深处的荡涤。真正成为一个有思想、有道德修养的文化人。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