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让语文课堂充满感性的阳光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9 23:46:16   

内容提要:语文的改革,近几年来步子迈得很大,但前几年单纯地强调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的观念对一线师的影响可谓深入人心。因此,纵观现今语文课堂,不难发现,语文的习几乎被枯燥乏味的条理梳理和技巧训练充斥,语文的人文性几乎得不到体现。因此,本文以“让语文课堂充满感性阳光”为题,从“把阅读的权利还给生”;改“‘捡骨架’为‘见全身’”;“在生与课本间架起一座桥梁”三方面进行论述。以具体实例论证上述观点。

关 键 词:人文性  感性  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生,使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必须容纳生的生活的经验,并有助于习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但是,纵观现今语文的状况,师将备课着力点放在梳理知识点。理科式的条分缕析,肢解原文本文脉贯通,浑然一体的课文,探研所谓的微言大义,课堂作业和课后练习林林总总,触及到文本的骨架,筋脉乃至神经未梢,生照搬答案,不敢越雷池半步。他们本身所具有的联觉本能和创造需要被扼杀,语文的习成了枯燥乏味的技巧的训练。语文课呼唤感性,语文课堂需要生命力,语言文字训练要与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结合,让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中把语文的习当作一种生命的需要。
    一、把阅读的权利还给
    在阅读过程中,生不是机械地将看到的语言转向说出的语言,而是通过内部言语的加工编码,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词句、段落和文章结构,从而将原文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保存在显意识甚至潜意识领域之中。可见阅读具有全息性、体验性、内隐性的特点,阅读的内隐属性,常表现为读者与文本的“会意”,也就是指作者与读者心灵突发性的“碰撞”,是双方情感同频共振过程中境界的融合。
    生阅读是生自己的事情,师不能越俎代庖,不应该用自己对课文的深加工来替代生阅读的艰苦求索。生阅读是从模糊情态中获得独特认识和体验的过程,师不应将知识点从文章整体中分离出来,进行“碎尸万段”式的剖析,也没有必要在自己认为十分重要,难懂的地方,细枝末节都不放过,而不考虑生的现状。要引导生按照“披之——感物——体情”或“寻言——明象——悟道”的顺序展开阅读,培养生的内省体察能力和语感能力,激发生的审美感知和审美情思。
    曾听两位老师用不同的方法《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一位师精心设计案,把自己认为十分重要的段落分解成诸多细小问题,如“找一找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邱少云像一块千斤巨石?”“找一找,哪些地方描写潜伏部队离敌人很近?”“如果邱少云动一动会怎么样……”在五六个问题的指导下,生从完整的全文中把答案一个一个“抠”出来,一堂课没有让生完整地读读课文,感受一下邱少云烈火烧身的场面。在最后的书面练习“了课文,说一说你的心里话”时,生无话可说,或只有“邱少云你真是一位伟大的战士”等空洞的口号。生与文本之间没有产生一点共鸣,自然不可能发自内心地对英雄人物产生敬仰。另一位师是这样处理的:放一段渲染背景的音乐,在音乐声中师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导入课文,让生轻声地读读课文,找到自己最为感动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说说自己的体会。生个体由于认知水平,情感体验的不同,所以汇报的内容自然不尽相同,但每一个人发表的都是他自己的感受,师要做的,是给那些体悟还不到位的稍作点拔,让其有豁然开朗之感。一节课下来,生对英雄人物、英雄事迹感受相当深刻,有人在朗读时还流下了泪水,这就是生与文本之前验能可贵的“碰撞”。如果没有亲身去阅读、感悟,怎么可能有这样的碰撞?
    二、改“捡骨架”为“见全身”
    语文和数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数的知识点是相当明确的,数习的过程也就是知识点的掌握,各项技能的形成过程,而语文习科的习并非是为了掌握每篇课文的知识点,课文仅仅是案例而已,语文习是阅读、感悟、欣赏的过程。传统的阅读习惯于将课文中蕴含的知识点从文本中剥离出来,进行各个击破式的繁琐分析,或者将知识物化为一张张雪片似的试卷,进行机械重复的训练,完全忽视了语文科的人文性,把语文课上得等同于理性居主导地位的数课。比如,在《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时,传统的方法“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节时,师一般都采用让生以列表形式整理出船夫驾驶技术好表现在哪几方面。于是生把这一自然段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变成了一张表格,可以说捡出了这段课文的“骨架”。但仔细想想,生列出了表格,就等于对驾驶技术好有了深刻的感悟了吗?答案是否定的。生没有细细品味每一句话,还没有好好看一看文章的“全身”呢!

[1] [2] [3]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