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用哲学眼光解读语文教材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8 22:29:19   

生初读课文后说说自己想说的话,一个生说:“我觉得唐僧很愚蠢,自己人妖不分,还埋怨孙悟空。”当时也有生表示异议:“唐僧不是愚蠢,只不过太讲慈悲了。”该生立即反驳:“孙悟空保护他那么久了,哪一次不是忠心耿耿?他连孙悟空都不相信,不仅愚蠢,而且不信任人!”几乎全班同被他驳倒。我觉得此时若作生硬的裁判,必定是牵强。于是在精读“一打”时,利用课文只描写了人物语言和动作的特点,插入一个揣摩人物心理的说话训练:“白骨精想……于是……孙悟空想……于是……唐僧想……于是……”特意请他说唐僧的想法。他说得惟妙惟肖:“阿弥陀佛,罪过罪过!这猴头不问青红皂白,便打死了这个村姑,如何是好?要知道,出家人是连吸自己血的蚊子都不能打的呀!阿弥陀佛!”还双手合十。同们哄堂大笑,我也忍俊不禁,但我知道,他对唐僧的认识必定会因这次说话训练而更全面。从语文的整体追求目标来看,这一次语言训练比无谓的口舌大战要有效得多。

  生与生活——基于生活语文概念解读语文

  生的生活本身和生的经验是我们语文育的基础,我们应了解这一基础,意识到并善于利用这一基础,关注生的生活。

  生的生活是阅读的背景。由于生生活经历的不同,生活感受的不同,他们对生活的视角也会不同,导致对材的反映也往往是多元的。如《鸬鹚》一课中关于渔人和鸬鹚的关系的理解,生就有多种看法:渔人在利用鸬鹚;渔人和鸬鹚是合作关系;渔人和鸬鹚相依为命;渔人剥夺了鸬鹚作为自然界一员的基本权利……

  生的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这次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提倡多写观察日记。我们在使用材时,就要考虑课标的这些要求,有选择、创造性地进行作文
 

上一页  [1] [2]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