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8 22:04:00   

作者:江门市白沙小 苏少芬
    联合国材组织编写的《会生存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会怎样习的人”,所以小语必须摆脱单纯的传授知识和应试育的束缚。改革小语,充分引导生,发挥他们在中的主体作用,让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 让生变成大问号
    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是具有创造力的表现。“壶盖为什么会跳动?”“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  瓦特、牛顿在人们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中发现了人们没有在意的问题,诱发了研究兴趣和创造欲望,完成了推动人类进步的重大发明。可见,注重在习中的提问与思考是何等的重要。因为只有这样,生动脑、动口、动手去克服困难,才是真正习。因此,师在中应该善于培养生思维的良好习惯,激活生的内驱力,把 “要我”、被动地变为“我要”、主动地。我在《小狐狸卖空气》时,先让生读题目,再让他们谈读题目后产生的疑问。生提出的问题是;小狐狸为什么要卖空气?小狐狸怎样卖空气?把空气卖给谁?结果怎么样?读这篇课文,我们会得到什么收获?我把问题一一写在黑板上,让生自己解决。由于问题适合生的认识水平,并抓住主要的问题来设问,然后让生带者问题读课文,习的情绪极佳,探究得非常主动,生很快便弄清课文的大概意思,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 让生手脑并用地
    重视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是课堂的基点,在这一过程中,生是
活动的主体,归根到底,习是生内部的活动,是谁也无法代替的。语文过程应突出以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多鼓励他们动脑、动手,适时地把“钥匙”——自的方法交给生,让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知识的大门。改变一直以来“牵着鼻子走”的旧思想,让生能以轻松自主的心理来习知识,获取知识。如在《坐井观天》时,生提出了一个问题“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为了让生能更好地理解问题,让生们动手做个一实验。先要求他们拿出一张纸,把纸卷成圆筒状,然后透过圆筒孔看天花板,说说平时看到的天花板与从卷纸筒看到的天花板有什么不同,生便能回答从纸筒看到的天花板比原来的天花板要小。这样让生动手做一个小实验,不但为每个孩子创造了参与的空间,弄清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这一疑难问题。而且培养了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培养了思维能力。
    三、 让生自自悟出真知
    课堂不只是师的讲台,更重要的是习的场所。因此应当“以”。语文师要转变角色,要成为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生个性发展的服务者。把问的权力放给生,把读的时间还给生,把讲的机会让给生,引导生养成自动、自、自得地寻求知识,获得知识。中,我引导生在“自己会”的基础上做到“自己会”。如在《田忌赛马》时,我让生对课文进行两次朗读。第一次,是让生用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朗读课文。想怎样读就怎样读。由于问题是生提出来,符合他们的需要,因此生们一下就来了兴趣,有的双人读,有的个人读,还有的小组读,整个室立刻书声琅琅。第二次朗读,可提出以下要求:1、同样的马,两次比赛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2、孙膑的计策为什么会取胜?计策是怎样想出来的?3、田忌赛马这件事给你什么启发?让生边读边思考。1、2逐题自生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第3题则是对1、2题答案的引申,有了1、2题的思考作答的基础,通过小组讨论,同位互相交流,生就能较顺利地答出第3题。又如,在授新课程,要求生根据课后问题进行预习;在授新课的过程中生遇到难题,师不用急着进行解答,可让他们进行讨论,然后作答,师再作适当的点拨。
拓宽生自主发展的天地,关键在于语文师要树立大语文观、确立
主体发展意识,相信每生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一句话,让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每一堂语文课都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