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新教材识字教学的途径及方法探索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9 01:07:46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段识字目标是:1、喜欢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为了落实课程目标,我在中采用了以下三个步骤。

一、以本为“本”抓好课堂识字

(一)常见生字分为两类,一是会写的字,二是会认的字。

课前,指导生养成预习生字的良好习惯。

     习新课前,告诉生课文中所有的字都是大家的好朋友。要认识新的朋友,第一步是干什么?先知道它的名字(音),第二步干什么?认清它的摸样(形),第三步干什么?知道它的特征及用途(义)。课前,要求生把生字在书中划出来,然后读一读,叫准它的名字。还要注意它的邻居是谁,它还能和谁交朋友。久而久之,生便能养成预习生字的良好习惯。

(二)课上,给识字方法。

在课堂上,识字的办法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中有读,读中有误。

1、突出重点,避免平均用力。

      一篇课文中的生字,有的完全可以让生自,对生易错的字,要先强调,给生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对形近字、音近字等特别容易出错的字,要用彩笔标出,引起生注意。

      例如:《司马光》中的“候”字,师书写的时候就把候字中间的“|”用醒目的红笔标出来,引起生的有意注意。

2、比较联系,避免孤立识字。

在比较中识字,在联系中区别。如习“目”字,可以与日字相比较;讲“请”字时,要和“清、请、晴、睛”这一组字相比较、区别,一定要让生比较出它的偏旁及表示的意思,避免混淆。

3、理序分类,避免按部就班。

        师在中,并不一定要按照生字在课文中先后出现的顺序来进行识字,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分类。可把上下结构、左右结构或半包围结构的字归为一类,这样,得方便,记得简单,又符合按偏旁记忆的规律。

4、开展趣味识字,避免枯燥记忆。 

汉字的特点是音、形、义结合紧密。在课堂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联系实际,进行趣味识字。

习“目”字,可让生摸摸眼睛,□表示眼眶,二字表示眼睛,所以‘有两道横。“雨”中的“一”表示天,再看“П”,它多么象房子呀,天上下雨,小雨点在屋檐上“吧嗒吧嗒”往下滴。

5、拆字合字,在动动想想中识字。

时,我常常把这些字按“部件”构造分成两部分或三部分,制成卡片分给生(等生了解这种做法后,再让生自己制),让生拼拼,看看谁与谁是好朋友,它们合起来的名字叫什么?这样,生手拿卡片,一边找,一边想,一边记。又动手,又动脑,习合体字的效率就大大提高。

[1] [2] [3]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