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以读代析 以读为本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9 01:07:49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人习语言,总要经历这三个阶段:一、“入乎其内”,二、“化乎其中”,三、“迁移运用”。第一阶段是吸收。第二阶段是理解。第三阶段是运用。三者不可缺一,而“吸收”是首要的。吸收即接触语言,接受信息。吸收的主要手段就是“阅读”,因而阅读课就要让生“阅”,让生“读”。当前的小阅读已经意识到这一点,逐渐地拚弃那种一味地分析、讲解内容的课堂,重视《新大纲》提出的“要让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这一要求。下面,我结合实例,谈谈我在阅读中如何以读为本,以练为主,加强对生的语言文字的训练的。

《鸟的天堂》是沿海版第九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描绘了大榕树干多、枝繁叶茂的静态美,记述了树上百鸟齐鸣、纷飞的动态美,文章深深地流露出作者赞美这一“独木成景”自然景观的感情。我在时,紧紧抓住读、说两个方面进行训练。

一、“读”到位。

有一位专家曾经提出,一节阅读课上,生读的时间不应少于15分钟,我这一节课上让生“读”的时间几近一半(20分钟),“读”贯穿了全过程。如习第二段时的轻声读(带着问题边轻声读,边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远看大榕树,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近看大榕树?)、朗读(饱含感情地高声读:这是一棵榕树。)、示范读(师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选读(让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小节在小组内或全班同面前感情读)、赏读(让读得特别好的生经点评后再读给同们听)、分读(指定几位生,一人一节分读)、齐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默读(第9自然段可以读代讲)、听读(听录音机朗读,让生想象课文中描述的群鸟齐飞的景象)。这样大量的形式多样的“读”的训练,使到读的面非常广,除了人人轻声读、齐读和朗诵外,仅是指名不同层次的生个人读就近30人次,因而生读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较好地陪养了生的语感。

二、“说”到位。

    课文是发展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材料。也是提高生语言水平的主要依托。在中,要充分利用材,注意挖掘材中有利于发展智力和提高语言水平的因素。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后,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的理解。我便组织生“说”,以生的“说”来代替师的“析”。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

“鸟的天堂里的鸟真多,它们生活得很是快活,有的(      ),有的(      ),有的(       )。”

要求生:(1)按书上的内容齐说;(2)想象一下,这些鸟是怎样叫的、飞的、扑的,具体说一说它们当时的姿态或叫声。

我这一扩展式的说话训练内容源于课文主要内容,层次低的生不会觉得有难度,而层次高的生又可以根据想象创造性地述说鸟“叫”、“飞”、“扑”的动作。正因为如此,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要求先说。为此,我就注意让每个生都参与“说”的训练:先各人自说,再同桌对说,然后指名说。这样每个生都有了“说”的机会。虽然述说的内容各不相同,但又都在情理之中。这项运用课文的语言材料的说话练习,既使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使他们的想象能力、创造思维得到了锻炼。

    实践令我深深地体会到:没有了繁锁多余的逐句串讲分析的阅读,课堂气氛是多么的活泼,生的习兴趣是那么的浓厚。毫无疑问,生是这一堂课里的主人,是他们通过自己的“读”、“说”,感受了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感悟了文章的思想感情,这是师最精彩的分析、讲解也代替不了的。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