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历史
关键字: 所属栏目:

主体历史比较教学模式——培养创造性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05-11-05 10:23:28   

主体历史比较教学模式是一种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于历史比较教学之中、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历史思维能力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从理论上讲,该模式属于研究型课程结构,它不单追求学习的结果,而且注重学习的过程;不是纯粹要求学生提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学生重视思维方式和探寻解答思路,让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比较,自己去解释、验证、探索有关问题,得出结论。主体历史比较教学模式的首要宗旨是创造性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效手段是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主体历史比较教学模式的实施是创新教学模式的一种尝试,它对于贯彻创新教育思想,培养创造型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一定作用。创造性学习是一种能带来变化、更新、重组和重新提出问题的学习形式,能使个人和社会在急剧变革中具有应付能力。


创造性学习主要追求的目标是自主性和整体性。通过创造性学习,使学习者既具有自主性,即尽可能地自力更生和摆脱依赖,又具有介入更广阔的人际关系、与他人合作、理解和认识自身所在的大系统的整体性能力。历史学科的创造性学习主要表现于在课堂教学的整体学习环境中,在与他人交流、切磋的同时,能灵活应用知识,善于打破框框,敢于发表创见,其显著特征是:探索发现、比较判断、灵活应用。主体历史比较教学模式首先要教会学生创造性学习,通过设疑、质疑、释疑,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作出新判断、新诠释,并能进行逻辑论证,提出新见解,这就是创造性历史思维能力。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术语。指儿童在有指导、有成人帮助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和在独立活动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也就是两个临近的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维果茨基强调教学不能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创造“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用常人的话来说,“最近发展区理论”就是跳一跳把果子摘下来。在摘果子的同时,既学会了跳跃的技术,又掌握了采集的能力。但每个人的个性不同,跳的速度、力度和姿态各不相同,所以教师要为每个学生发展个性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使他们人人都有一种保持持续学习的欲望。在主体历史比较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始终站在学生思维的前沿,在不同学习阶段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要求学生必须跳一跳才能得手。同时,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处在“最近发展区”,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并使他们在较短时期内学会创造性学习,开发其创造性历史思维能力。


“辅助呈现式”理论是美国教育设计理论家梅里尔提出的。该理论指出:在基本呈现形式之外可提供一些附加信息,加强已经发生的学习。通过适当的“辅助呈现”,使教学呈现起到提高学业成绩和加强学生参与学习的效率方面的作用。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今天,具有人工智能特性的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日益普及,内涵逐渐扩大,被作为“辅助呈现”手段引进课堂教学,这不仅有利于加强教学的时代性、竞争性和开拓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新思维、新理念、新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学生进行学习,是主体历史比较教学模式的特征之一,它在拓宽教学时限和空间,增大教学信息和容量的同时,帮助学生多视角、多层次地对教学资料进行审视、评述,经探索发现、比较判断、灵活应用得出教材中隐含的结论,提出符合客观历史进程、揭示历史内层本质的观点,其实,这也是一种创造性历史思维能力。


主体历史比较教学模式的结构序列如下:(1)课前,学生以自学方式筹谋教学建议,以备课堂教学之用。(2)课中,学生就教材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并进行相关的历史比较讨论。(3)课后,学生以座谈方式评价教学效果,提出今后改进教学的对策。


(一)筹谋建议。由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法在课前以预习新课的方式筹谋教学建议。事先,教师将一些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及相关历史书籍推荐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教材进行新课预习,预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过程。预习时,学生就教材领悟知识点,提出重点、难点,并找出可进行比较的内容,自行设计历史比较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能提出各种问题,就是求异思维的开始,也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萌生,就有刷新旧说的希望。在第一步程序中,学生是主体,通过探索与发现,经第一次创造性学习,学生的创造性历史思维能力得以体现。


(二)研讨问题。学生在课堂上运用历史比较法大胆地研讨教学问题。此过程分为两个环节。一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以课堂研讨形式亮出各自设计的历史比较题;二是研讨、分析历史比较题,阐述独到见解。在研讨中,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辨、质疑,对历史的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发展进程、内在规律作出新判断、新诠释,通过察微见著的分析、比较,使各种信息“聚焦”,引起思维方式“大碰撞”。同时,经集体讨论、互相应答,学生朦胧的想法、新颖的见解、正面的诠释、反向的批驳,在相互刺激的连锁反应中产生“综合效应”,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从而使个体创造性思维演变为群体创造性思维,这种由教师单纯传授变为学生互教,教学信息的传递由单项变为多项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第二步程序中,学生依然是主体,通过比较与判断,经第二次创造性学习,学生的创造性历史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三)提出对策。学生在课后围绕历史比较题与教师共同分析与思考,评价教学效果。师生一起分析成功与得失,辩证思考历史教学的现状。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总结,提出今后改进教学的对策。在总结过程中学生对曾在课堂上研讨分析的问题进一步作出逻辑论证,创造性思维向各个角度奔腾,迁想妙得由此而生。在第三步程序中,学生又一次成为主体,经第二次创造性学习,学生的创造性历史思维能力得到升华。


由此可见,主体历史比较教学模式的结构序列(筹谋建议、研讨问题、提出对策)与探索发现、比较判断、灵活应用等创造性历史思维能力主要特点相适应,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创新教育思想。注重对学生创造性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正是主体历史比较教学模式的首要宗旨,也是新时期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由于比较是一种多层次、多形式的认识活动,因而产生了多种类型。如:直接比较与间接比较,整体比较与部分比较,形式比较与内容比较,现象比较与本质比较,宏观比较与微观比较等等。在主体历史比较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以课堂教学为契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古今中外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进行全方位的比较,通过各类历史比较,帮助学生掌握事物发展的特殊性与共同性,认识事物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揭示事物发展的静止性与演化性,促使学生进行以发现、判断、应用为主要特征的创造性学习,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历史思维,以此提高素质教育的水平。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