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数学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21世纪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构想

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1 03:56:53   

  如果我们这样来围绕和加强数的“过程”,而不是只注意数活动的结果,那么当然有必要去选择那些能鼓励和促进实验方法的数课题和领域。

  这里应注意两个要点:第一,绝大多数生不能成为数家,他们许多人可能实验科;第二,数中的实验与物理和其他自然科的实验有所不同,数中有“证明”这个重要成分,数还不是实验科,必须看到思维训练和思维方式之间的区别。

  除了实际使用计算机外,算法在课程中也要起突出的作用。在过去二、三十年中,计算复杂度、动力系统,科计算和图象数据分析等方面蓬勃兴起,但是在目前的课程中却几乎不为人知,即使不真用计算机,在尽早介绍这个课题方面仍然是大有可为的,但是大多数师不去做这些努力。

  其次,计算机改变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计算机能够影响生的行为,而且提出了生、知识、计算机和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师的作用就要认真考虑了:要更强调生的主动性,如果生能够主动地习数,那么他们能得更好,而且能发展自主的行为模式,增强数思维能力。把生从被动中引导出来去主动地思考数实非易事。一种方法是利用计算机提供有利而新鲜的体验,以激发这种行为。他们还能用计算机来探索和发现,用计算机提供的机会可以激励生去实践发现过程。要强调需要把探索和发现看作基本的数活动。传统数只是数事实的传授与接受。有了计算机可以快速处理事例,可以比较容易找到猜想和概括的模式,也容易探究反例,或者由机器辅助证明。此外计算机可以帮助扩大生活动的广度和加深深度,或者自制软件,或者使用现成软件,二者都有很大价值。

  在课堂上使用计算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作为师的辅助工具,一块电子黑板。这种使用方法不会打破传统的课堂形式;另一种是允许和希望生使用计算机,这样必然导致方法的变革,师不再能控制一切;他们的作用不再限于讲解,布置作业和评分,而必须扩充,这种变革会引起课堂中的革命性变化,要求师不仅要获得新知识、技能和使用硬件和软件的信心,而且还应当根本改变他们现在的目的和重点并且减少控制程度。在课堂上可以用计算机绘制图象;做自我评价和个别化训练;评价和计分;纠正生的错误。

  计算器和计算机还影响到数应当如何。它们把困难的变得容易,使不可行变得可行,使一些现实问题、大量数据处理问题可能成为内容。

  4.对习的理解有变化。习不是一种被动地吸取知识,并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知识的过程,而是生用原来的知识处理各项新任务,同化新知识,并构建他们自己的意义。再者,一些思想、概念在记忆里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组织的并且和他过去用的自然语言及遇到过的情况相联系。这种对习的积极的、创造性的观点必须在的途径中反映出来。

  5.我国中小的现状。我国的中小具有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优点,这使我国的中小生普遍具有较扎实的基本功。同时,我国中小仍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急待认真研究解决。首先,缺少新的内容,不大适应时代的要求,与很多国家相比,我国的内容是最老的。在现行大纲必、必选内容中,除集合思想有所渗透外,都是传统内容。在其他国家课本里占有重要地位的概率、导数与微分等只列为任何考试均不要求的选内容。而向量、矩阵、统计等有用的内容,则连任选内容也未列入。其次,习的知识面狭窄。目前我国高中数课本里的内容,比1956年、1963年、1968年大纲里的内容都少。例如,与1963年大纲相比,现在少了高次方程、概率、行列式等内容。可以说,与我国历史上比,现行课本里的内容是最少的。第三,具有一定弹性的课程结构并未真正落实。1990年以来,虽然要求各校实行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组成的三个板块的课程结构,但是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影响等原因,很多校的选修课实际上变成了以应考为目标的必修课的延伸,数课外活动也难以开展,因此通过选修课和活动课来促使的更加生动活泼、发展其个性特长的想法并未实现。课本统得过死,没有选择余地。在1990年以前尚有甲种本和乙种本可供选择。可是1990年以后则规定一律只许使用相当于原乙种本的必修本,原甲种本停止供应。“高考”严重歪曲了工作。考什么什么,不考的则不习难度提高,习进度加快,复习时间拉长,生的思维被禁锢在一个狭小的“应考”圈子里,兴趣特长受到压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