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精彩”擦肩而过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3-16 03:49:04   

 

“精彩”擦肩而过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胜浦金光小 龚永兴
 

 
在全国小语文第五届课堂观摩活动中,一位青年师执的《两小儿辩日》中有这样一个细节:

生:孔子连这个问题都“不能决”,人们为什么还称他为“圣人”?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但是老师的回答可能不能令你满意。你课后去研读孔子的有关著作,得到的答案也许更好。

这是一堂高水平的课,得到了与会专家和听课师的一致好评,但这里有一个明显的瑕疵:对生提出的这个有价值的问题,师没有进行引导,而是搪塞过去,轻易地将一个绝好的引导生深入与文本对话的契机放过了,与有望生成的精彩擦肩而过。

师深入钻研材就会发现,孔子作为当时的一个大育家、大问家,这么认真地对待小孩子的问题,又这样如实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在是难能可贵的。正是这种实事求是的“不能决”,体现了孔子谦逊、诚实的品格,也是这个小故事流传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此时,师可因势利导,引导生与文本展开深入对话,感受孔子人品的伟大,感悟知识的浩瀚。

师为什么会被生问得措手不及,以致错失“生成精彩”的良机呢?关键在于“预设”出了问题。本文的人文内涵主要有两种: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师如果在备课时能准确把握、深入领会材,这样的遗憾是可以避免的。师要成功把握细节,就应“功夫在课外”,做好多种“预设”,使自己胸有成竹,到时候才能“以变应变”,在具体的对话过程中生成精彩。如果师心中无数,寄望于临场发挥,“随机应变”,就很可能与“精彩”擦肩而过。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