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老师,你究竞“要”什么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3-16 03:49:06   

 

老师,你究竞“要”什么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东港里小 韩艳红
 

 
《雨点》片断:

师:下雨的时候有很多雨点。在窗前,你们数过有多少雨点吗?

生1:数过,有一千多。

师:谁还来说?

生2:有几千。

生3:有一万多。

生4:有十万多。

(台下听课的师发出了轻微的笑声。)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说法?

生面面相觑,有点茫然。他们或许在想:都说十万了,怎么还不对呢?再大的数应该是什么呢?终于,又有一个孩子举起了手。)

生:有一亿。

(听课师发出了更大的笑声。讲课师脸上出现了焦躁。)

师:我们在看下雨的时候,这个雨点落下,还来不及去数,又有很多雨点落下来了,能数得清吗?看看课文中用了哪个词?

生:数不清。

这个问题,引来的是生不知所措,听课师哄堂大笑,授课老师冷汗涔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尴尬的场面呢?

首先,师的问题的指向“误导”生。师问生是否数过有多少雨点,而尚未建立起“概数”概念的小低年级生的思维自然就会指向具体的数字。如果问题变换成:“大家一定见过下雨的情景,谁愿意来描述一下?”师在生描述的时候相机点拨,“数不清”一词的意思也就迎刃而解了。其次,师的课堂调控能力不足。师如果善于发现问题,很快做出判断并有效调控,也能避免尴尬。在第二个孩子回答出具体数字之后,师就应该意识到自己提问方式有问题,但此时该师尚未有任何反应;当第四个孩子回答完毕,听课师发出轻微笑声后,该师意识到了生的思维都局限在“具体数字”这个“点”上,他希望有所突破,设置了一问:“还有没有不同的说法?”但孩子们显然没有理解师这一问的意图,他们的思维仍然停留在原来的轨道上,所以他们很茫然,不知道师“要”的答案是什么。如果师此时引导生读书,在书中去找答案,难题就不攻自破了。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