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者:武汉市第十一中特级教师、硚口区语文首席教师 刘文松 编者按:昨日,武汉市高三4月调考开锣,作为高考前最后一次大型考试,其试卷形式、难度颇令考生和家长关注。本报特约请武汉十一中高三骨干教师,对本次考试的试卷进行点评,分今明两日刊出。 今年高三4月调考语文试题的题型、分值、考点均符合考纲要求。没有偏题、怪题,比较切合考生的实际。试题考查力度把握较好,考查基础的试题较容易。 三大变化把握今年高考趋势 与去年高考湖北卷相比,4月调考试题紧扣高考新考纲,对今年高考具有一定的预测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该套试题删除了标点符号题和文言文实词的考查,反映出今年高考可能会弱化这两方面的考查。但是,今年高考中,文言文的选择题到底是删除实词还是虚词的考查,仍值得考生注意。 其次,试题加强了文言文翻译、古诗词欣赏、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的考查。今年高考可能会强化这几部分的考查。 第三,散文阅读的最后一道多项选择题换成主观表述题,分值由4分增至6分,反映出今年高考注重对考生语文素质的考查,有利于拉开语文素养优、差学生之间的距离。 写作切入点有些难 (1520年以来,世界上共有85个机构存活至今,其中50家是大学。大学依靠梦想、依靠希望生存下来;千千万万学子的大学梦延续着大学的历史)本次调考要求学生针对这段材料以“大学梦”为题写一篇文章。 这是把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糅合,考生写作的切入点非常难找。从材料和作文命题来看,考生一般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大学机构本身的梦想”,考生可以谈大学的发展、前途和希望;另一理解为学生上大学的梦想,但这让命题材料失去了意义。 如果紧扣材料和命题来写作,把“大学机构本身的梦想”和学生的“上大学梦”结合起来,让考生写作不容易切入。如果命题者能把材料和作文题目的指向更明确一些,可以让学生了解得更为透彻,利于行文。 高考语言表达题应留神 与新考纲相对应,语言表达题被称为高考“实验田”,往往是高考试题创新的一个重要领域。考生既要注意常规答题方法,也要注意创新思维。 作文练习应从语言、材料和思想三方面动脑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