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资源简介:
免费2013-2017年高考数学(文)分类汇编详解:第1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1节集合题型1集合的基本概念--暂无题型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暂无题型3集合的运算1.(2013山东文2)已知集合,均为全集的子集,且,,则().A.B.C.D.1.分析利用所给条件计算出和,进而求交集.解析:因为,,所以.又因为,所以.又,所以.故选A.2.(2013安徽文2)已知,,则().A.B.C.D.2.分析解不等式求出集合,进而得,再由集合交集的定义求解.解析因为集合,所以,则.故选A.3.(2013江西文2)若集合其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B.C.D.3.解析当时,方程化为,无解,集合为空集,不符合题意;当时,由,解得.故选A.4.(2013广东文1)设集合,,则().A.B.C.D.4.分析先确定两个集合的元素,再进行交集运算.解析集合,故,故选A.5.(2013湖北文1)已知全集,集合,,则().A. B. C. D.5.分析先求,再找公共元素.解析因为,所以,所以.故选B.6.(2013四川文1)设集合,集合,则().A.B.C.D.6.分析直接根据交集的概念求解.解析,故选B.7.(2013福建文3)若集合的子集个数为().A.B.C.D.7.分析先求出,再列出子集.解析,其中子集有共个.故选C.8.(2013天津文1)已知集合,,则(). A. B. C. D.8.分析先化简集合,再借助数轴进行集合的交集运算.解析所以故选D.9.(2013辽宁文1)已知集合,,则().A.B.C.D.9.解析,.故选B.10.(2013陕西文1)设全集为,函数的定义域为,则为().A.B.C.D.10.解析函数的定义域,则.故选B.11.(2013浙江文1)设集合,,则().A.B.C.D.11.分析直接求两个集合的交集即可.解析:.故选D.12.(2013重庆文1)已知全集,集合,则().A.B.C.D.12.分析先求出两个集合的并集,再结合补集概念求解.解析因为,所以,所以.故选D.13.(2013江苏4)集合共有个子集13.分析根据计算集合子集个数的公式求出或直接写出.解析由于集合中有3个元素,故该集合有(个)子集.14.已知集合,则.15.(2014新课标Ⅰ文1)已知集合,,则()A.B.C.D.16.(2014新课标Ⅱ文1)已知集合,,则()A.B.C.D.17.(2014浙江文1)设集合,则().A.B.C.D.18.(2014江西文2)设全集为,集合,则().A.B.C.D.19.(2014辽宁文1)已知全集,,,则集合()A.B.C.D.20.(2014山东文2)设集合,则().A. B. C. D.21.(2014陕西文1)设集合,则().A.B.C.D.22.(2014四川文1)已知集合,集合为整数集,则().A.B.C.D.23.(2014北京文1)若集合,,则()A.B.C.D.23.解析因为,,所以.故选C.24.(2014大纲文1)设集合,则中元素的个数为().A.2B.3C.5D.725.(2014福建文1)若集合则等于()A.B.C.D.26.(2014广东文1)已知集合,则().A.B.C.D.27.(2014湖北文1)已知全集,集合,则().A. B. C. D.28.(2014湖南文2)已知集合,,则().A.B.C.D.29.(2014江苏1)已知集合,,则.30.(2014重庆文11)已知集合.31.(2015重庆文1)已知集合,,则().A.B.C.D.31.解析根据集合的运算法则,交集表示两集合的公共部分,所以.故选C.32.(2015广东文1)若集合,,则().A.B.C.D.32.解析由题意可得.故选C.33.(2015天津文1)已知全集,集合,集合,则集合().A.B.C.D.33.解析由题意可得,,则.故选B.34.(2015安徽文2)设全集,,,则().A. B.C.D.34.解析因为,所以.故选B.35.(2015全国I文1)已知集合,则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A.5B.4C.3D.235.解析当,得.由,当时,;当时,;当时,;当时,;当时,.所以,则集合中含元素个数为.故选.36.(2015北京文1)若集合,,则().A.B.C.D.36.解析依题意,.故选A.37.(2015福建文2)若集合,,则等于().A.B.C.D.37.解析由交集的定义得.故选D.评注考查集合的运算.38.(2015全国II文1)已知集合,,则().A.B.C.D.38.解析因为对于有,对于有.可得.故选A.39.(2015山东文1)已知集合,,则().A. B. C. D.39.解析由题意可得,又,所以.故选C.40.(2015陕西文1)设集合,,则().A.B.C.D.40.解析,,所以.故选A.41.(2015四川文1)设集合,集合,则().A.B.C.D.41.解析由题意并集合数轴可得.故选A.42.(2015浙江文1)已知集合,,则().A.B.C.D.42.解析或,所以.故选A.43.(2015湖南文11)已知集合,,,则.43.解析因为,所以.44.(2015江苏1)已知集合,,则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44.解析由并集的运算知识知,故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45.(2016北京文1)已知集合,,则().A.B.C. D.45.C解析由的含义可得.故选C.46.(2016全国丙文1)设集合,,则().A. B. C. D.46.C解析依据补集的定义,从集合中去掉集合,剩下的四个元素为,故.故选C.47.(2016全国甲文1)已知集合,,则().A.B.C.D.47.D解析,.故选D.48.(2016山东文1)设集合,则().A. B. C. D.48.A解析由已知,,所以.故选A.49.(2016四川文2)设集合,为整数集,则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是().A.B.C.D.49.B解析由题意,,故其中的元素个数为故选50.(2016天津文1)已知集合,,则=().A. B. C. D.50.A解析由题意可得,则.故选A.51.(2016全国乙文1)设集合,,则().A.B.C.D.51.B解析把问题切换成离散集运算,,,所以.故选B.52.(2016浙江文1)已知全集,集合,,则().A. B. C. D.52.C解析由,,得,所以.故选C.53.(2016江苏卷1)已知集合,,则.53.解析由交集的运算法则可得.54.(2016上海文1)设,则不等式的解集为.54.解析由题意,即,则解集为.55.(2017全国1文1)已知集合,,则().A.B.C.D.55.解析由得,所以.故选A.56.(2017全国2文1)设集合,,则().A.B.C.D.56.解析由题意,.故选A.57.(2017全国3文1)已知集合,,则中元素的个数为().A.1 B.2 C.3 D.457.解析集合与的交集为两者共有的元素所构成,即为集合,所以该集合的元素个数为2.故选B.评注集合的交集运算,属于基础题型,唯一的变化在于常规问题一般要求出交集即可,该题需要先求出集合,再计算元素个数.58.(2017北京文1)已知,集合,则().A.B.C.D.58.解析由或,所以.故选C.59.(2017山东文1)设集合则().A.B.C.D.59.解析由,得.故选C.60.(2017天津文1)设集合,,,则().A.B.C.D.60.解析因为,所以,所以.故选B.61.(2017浙江1)已知集合,,那么().A.B.C.D.61.解析是取集合的所有元素,即.故选A.62.(2017江苏1)某工厂生产甲、乙、丙、丁四种不同型号的产品,产量分别为,,,件.为检验产品的质量,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以上所有的产品中抽取件进行检验,则应从丙种型号的产品中抽取件.62.解析按照分层抽样的概念应从丙种型号的产品中抽取(件).故填.第2节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题型4四种命题及关系1.(2013山东文8)给定两个命题,,若是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则是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分析借助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判断.解析: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但,其逆否命题为但,所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2.(2014陕西文8)原命题为"若,则为递减数列",关于其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真假性的判断依次如下,正确的是(). A.真,假,真B.假,假,真C.真,真,假D.假,假,假3.(2014四川文15)以表示值域为的函数组成的集合,表示具有如下性质的函数组成的集合:对于函数,存在一个正数,使得函数的值域包含于区间.例如,当,时,,.现有如下命题:①设函数的定义域为,则""的充要条件是",,";②若函数,则有最大值和最小值;③若函数,的定义域相同,且,,则;④若函数有最大值,则.其中的真命题有____________(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4.(2015山东文5)设,命题"若,则方程有实根"的逆否命题是().A.若方程有实根,则B.若方程有实根,则C.若方程没有实根,则D.若方程没有实根,则4.解析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调换位置,并分别进行否定,即得原命题的逆否命题.故选D.5.(2017山东文5)已知命题,.命题若,则.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A.B.C.D.5.解析取,可知为真命题;取,可知为假命题,故为真命题.故选B.题型5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断与证明1.(2013安徽文4)""是""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分析先解一元二次方程,再利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判断.解析当时,显然;当时,或,所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2.(2013福建文2)设点则是"点在直线上"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分析利用命题的真假,判断充要条件.解析当且时,满足方程,即点在直线上.点在直线上,但不满足且,所以"且"是"点在直线上"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故选A.3.(2013天津文4)设,则""是""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分析分别判断由是否能得出成立和由是否能得出成立.解析由不等式的性质知成立,则成立;而当成立时,不成立,所以是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故选A.4.(2013湖南文2)""是""成立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分析利用集合间的关系转化.解析设,所以,即当时,有,反之不一定成立.因此""是""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5.(2014北京文5)设,是实数,则""是""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5.解析不能推出,例如,;也不能推出,例如,.故""是""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6.(2014浙江文2)设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则"四边形为菱形"是""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7.(2014广东文7)在中,角所对应的边分别为则""是""的().A.充分必要条件B.充分非必要条件C.必要非充分条件D.非充分非必要条件8.(2014新课标Ⅱ文3)函数在处导数存在,若;是的极值点,则()A.是的充分必要条件B.是的充分条件,但不是的必要条件C.是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的充分条件D.既不是的充分条件,也不是的必要条件9.(2014江西文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若,则""的充分条件是"";B.若,则""的充要条件是"";C.命题"对任意,有"的否定是"存在,有";D.是一条直线,是两个不同的平面,若,则.10.(2015湖南文3)设,则""是""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0.解析因为由可推出,而由可推出,所以""是""的充要条件.故选C.11.(2015陕西文6)""是""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1.解析当时,,即.当时,或,即.故选A.12.(2015四川文4)设为正实数,则""是""的().A.充要条件B.充分不必要条件C.必要不充分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2.解析由函数在定义域上单调递增,且,可知""是""充要条件.故选A.13.(2015天津文4)设,则""是""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3.解析由,可知""是""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故选A.14.(2015浙江文3)设,是实数,则""是""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4.解析取,,所以;反之取,,所以.故选D.15.(2015重庆文2)""是""的().A.充要条件B.充分不必要条件C.必要不充分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5.解析由题意知,.故选A.16.(2015安徽文3)设:,:,则是成立的().A.充要条件B.充分不必要条件C.必要不充分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6.解析因为,即,但是,所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C.评注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17.(2015北京文6)设,是非零向量,""是""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7.解析由,若,则,即,因此.反之,若,并不一定推出,而是,原因在于:若,则或.所以""是""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故选A.18.(2015福建文12)"对任意,"是""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8.解析当时,,构造函数,则,故在上单调递减,故,则;当时,不等式等价于,构造函数,则,故在上单调递减,故,则.综上所述,"对任意,"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19.(2015湖北文5),表示空间中的两条直线,若:,是异面直线,:,不相交,则().A.是的充分条件,但不是的必要条件B.是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的充分条件C.是的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是的充分条件,也不是的必要条件19.解析若:,是异面直线,由异面直线的定义知,,不相交,所以命题:,不相交成立,即是的充分条件;反过来,若:,不相交,则,可能平行,也可能异面,所以,不能推出,是异面直线,即不是的必要条件.故选A.20.(2016山东文6)已知直线,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平面,内,则"直线和直线相交"是"平面和平面相交"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0.A解析由直线和直线相交,可知平面有公共点,所以平面和平面相交.反过来,如果平面和平面相交,直线和直线不一定相交,可能与两平面的交线都平行.故选A.21.(2016上海文15)设,则""是""的().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 D.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21.A解析由题意或,因此,.故选A.22.(2016四川文5)设:实数,满足且,:实数,满足,则是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2.A解析若且,则,而当时不能得出且.故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23.(2016天津文5)设,,则是的().A.充要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C.必要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3.C解析由,而,可知充分性不成立.由,可得,必要性成立.故选C.24.(2016浙江文6)已知函数,则""是"的最小值与的最小值相等"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4.A解析由题意知,当时,取得最小值为.令,则,.要使也取得最小值,则要取得到,即,解得或.所以""是"的最小值与的最小值相等"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25.(2017北京文7)设,为非零向量,则"存在负数,使得"是""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5.解析若,使得,即两向量反向,夹角是,那么,反过来,若,那么两向量的夹角为,并不一定反向,即不一定存在负数,使得,所以是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26.(2017天津文2)设,则""是""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6.解析由,得,由,得,所以由,而,所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27.(2017浙江6)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前项和为,则""是""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7.解析,.当时,有,当时,有.故选C.题型6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中的含参数问题1.(2016北京文20)设函数.(1)求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2)设,若函数有三个不同零点,求的取值范围;(3)求证:是有三个不同零点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1.解析(1)由,得.因为,,所以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2)当时,,所以.令,得,解得或.与在区间上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所以当且时,存在,,,使得.由的单调性,当且仅当时,函数有三个不同零点.(3)证法一:分两步证明.必要性:若函数有三个不同零点,那么的单调性必然变化次,因此其导函数必然有2个不同的零点,从而的判别式,即.非充分性:取,则函数,其导函数.所以其极大值为,其极小值为,因此函数只有1个零点.综上所述,是有三个不同零点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证法二:分两步证明.必要性(反证法)若,则恒成立,所以单调递增,于是最多只有1个零点,与条件不符,所以.以下证明同证法一.第3节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题型7判断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1.(2013湖北文3)在一次跳伞训练中,甲、乙两位学员各跳一次.设命题p是"甲降落在指定范围",q是"乙降落在指定范围",则命题"至少有一位学员没有降落在指定范围"可表示为().A.∨ B.∨ C.∧ D.∨1.分析根据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判断.解析依题意,:"甲没有降落在指定范围",:"乙没有降落在指定范围",因此"至少有一位学员没有降落在指定范围"可表示为.故选A.2.(2013陕西文6)设是复数,则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A.若,则是实数B.若,则是虚数C.若是虚数,则D.若是纯虚数,则2.分析利用复数的分类及运算性质判断.解析设,选项A,,则,故或都为,即为实数,正确.选项B,,则则故一定为虚数,正确.选项C,若为虚数,则,,由于的值不确定,故无法比较大小,错误.选项D,若为纯虚数,则则,正确.故选C.3.(2014重庆文6)已知命题:对任意,总有;是方程的根.则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4.(2014辽宁文5)设是非零向量,已知命题:若,,则;命题:若,,则,则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B.C.D.题型8全(特)称命题1.(2013重庆文2)命题"对任意,都有"的否定为().A.对任意,都有B.不存在,都有C.存在,都有D.存在,使得1.分析根据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的方法直接写出.解析""的否定是"",故"对任意,都有"的否定是"存在,使得".故选D.2.(2013四川文4)设,集合是奇数集,集合是偶数集.若命题,则().A.B.C.D.2.分析由命题的否定的定义及全称命题的否定为特称命题可得.解析命题是全称命题:,则是特称命题:故选C.3.(2014安徽文2)命题","的否定是().A.,B.,C.,D.,3.解析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即命题","的否定为","故选C.4.(2014福建文5)命题","的否定是().A.,B.,C.,D.,5.(2014湖南文1)设命题,,则为().A.B.C.D.6.(2014天津文3)已知命题总有则为().A.使得B.使得C.总有D.总有题型9根据命题真假求参数范围--暂无欢迎访问"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vvvvv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