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生物
关键字: 所属栏目:

第四章 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三节 血液循环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1-27 08:07:03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

教学目标

  1.知识:体循环维持全身各部细胞的营养和气体交换;肺循环把静脉血经肺动脉送到肺部气体交换;冠状循环负责营养心肌,是体循环的一部分;血压。
  2. 能力:学会测量血压;出血的初步护理;查阅有关冠心病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设计问卷调查冠心病发病原因,学习问卷调查法;
  3.态度,价值观:通过科学史的学习,了解科学方法;了解冠心病的最新治疗方法,从而了解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开阔思路。

教学重点、难点

  体循环,肺循环:学生在初一动物部分已经学习过哺乳动物的血液循环,课前让学生画一画家兔的血液循环系统图。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解决。引言从学生已有的认识入手,由于刚刚学过心脏的结构,学生能够画出心脏的结构,相连的血管,也知道动脉和静脉之间靠毛细血管相连。但如何连,特别是每根血管中流动的是动脉血还是静脉血?学生容易混淆。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建议授课时数为2课时。
二、第一课时:

【引言】

  请同学们在笔记本上画图:一滴血从左心室出发,是如何在身体内流动,最终回到左心室的?讨论学生的回答。
  科学方法的讨论:假设血液是在封闭的管道中,按一定方向流动。
  预期:如果假设成立,则将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向心端用线截扎,近心端和心脏缺血,远心段血管膨大。
  讲述哈维的血液循环的发现。引出本课的主题——血液循环。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可将血液循环分成为两部分。一是途径较长,遍及全身的体循环,另一种是途径较短,仅介与心、肺之间的肺循环。
  示图:P.35Ⅳ-34血液循环模式图。

  (一)体循环

  当右心室收缩时,可将心脏内富含氧及养分的动脉血液压入主动脉,再流入全身各部的动脉及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内的血液,在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变成含氧低和代谢废物多的静脉血液,又汇流于小静脉,再经全身各部的静脉,会集于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而流返于有心房,这就是体循环的过程。
  图解如下:

   心脏→主动脉→全身各部的动脉→毛细血管网→全身各部的静脉→上腔静脉→心脏

  (二)肺循环

  由体循环返回心脏的血液,是含CO2甚多而缺O2的静脉血,须经肺循环到肺部交换气体,这时右心室收缩,其内静脉血经肺动脉流入肺部,肺动脉在肺部先分支为许多小动脉,再与毛细血管相连,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可与肺内气体交换,血液中的CO2扩散至肺部,而肺部的02则扩散至血液,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再汇集于小静脉,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即由此完成了肺循环。
  图解如下:

   心脏→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心脏

  在生理条件下,肺循环和体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且在心脏处汇合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地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CO2等废物。
  人在安静时,一滴血经血液循环只用20多秒。而此时全身的毛细血管并不都完全充满血液,通常只有在生命活动旺盛的部分,才有较多的血液注入,而在不活动或活动少的部分,仅有少量的血液流入该部毛细血管网,全身的血液能够调节,以适应各个不同的生理需要。如在手臂运动时,由于该处骨骼肌的收缩加强,耗氧多,管壁舒张,口径扩大,便有较多的血液注入毛细血管内,而当一个人激动时,往往因心情激动,心跳加快,循环加快,全身毛细血管开放,血流加快,而“面红耳赤”。

  (三)血压

  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动脉,并推动血液向前流动,血液自心脏流出,向前流动时,对管壁产生侧压力,叫血压。血压与心脏的收缩力直接相关,在体内不同部位的血管,其压力各异。

  问:与左心室最接近的主动脉与挠动脉血压比较,哪个血压高?
  答:主动脉。因为主动脉与左心室最接近,随血液在血管中的运输,血管分支,压力的传导会降低,所以,小动脉的血压低于较粗动脉,毛细血管的血压又低于小动脉,而静脉的血压为最低。

  一般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可用血压计在上臂肽动脉处测得。其数值通常用千帕(千帕斯卡)来表示。
  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高数值,叫收缩压,即高压。
  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低数值,叫舒张压,即低压。

  健康成年人收缩压正常值是:12~1.7千帕,舒张压为8~12干帕。脉压差为4.0~5.3千帕。医生通常用16/10.7千帕来表示高压在前,低压在后,但旧时单位是毫米汞柱,有时在医院里,可能沿用。下列值只供参考:
  正常值是:100~120毫米汞柱/60~80毫米汞柱。

  毫米汞柱与千帕间的换算公式:
  毫米汞柱——千帕毫米汞柱值×4/30=千帕值
  千帕——毫米汞柱千帕×30/4=毫米汞柱值

  实验:测量血压

  实验用具:学生自带血压计
  实验步骤:
  1.认真阅读血压计说明书,如是水银柱式血压计,可参考书P.37,并互相讨论,请教老师。
  2.测量并填写数据,每个同学应测两次,取平均值。 

姓名

安静状态血压

运动状态血压

 

 

 

 

 

 

 

 

 

  3.收拾仪器。
  讨论:
  1.计算男生与女生的平均值;男女血压是否有差异?
  2.安静时与运动时,血压是否有差异?分析可能的原因。
  3.当一个人的舒张压经常超过12千帕,则认为是高血压,本班是否有这样的同学?分析高血压对该生的身体有什么影响?并查询有关资料找出对策。
  4.当一个人的收缩压经常低于12千帕,则认为是低血压,本班是否有这样的同学?分析低血压对同学的身体有什么影响?查询有关的资料找出对策。

  心脏的收缩,虽然是形成血压的原动力,却非影响血压的唯一因素,其他如动脉血管的弹性和收缩状态,还有,血液总量的增减,都可影响血压的升降,如车祸大失血的人,血压要剧降。另外,动脉硬化,是循环系统常见病之一,起因是由于体内的脂肪代谢发生障碍,胆固醇产生过多,并沉积于动脉管的内壁,造成管腔狭窄和管壁弹性降低,成为血流的阻力,心脏为克服阻力,收缩加强,使血压升高,而形成高血压。

  (四)冠状循环

  心脏不停的搏动,所消耗的能量很大,心肌要及时获得养分和氧气。提问:心脏如何获得养分和氧气?讨论:虽然心房和心室内有大量的血液,却不能迅速获得所需的物质,必须依赖专门分布于心肌的血液循环系统——冠状循环。

  冠状动脉发自主动脉的基部,左右各一支,逐渐分支为小动脉,再至毛细血管,将富含氧气和养分的血液导入心脏,以供心肌利用,并将心肌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它废物由毛细血管汇入小静脉,最后,流人心壁静脉,由此注入右心房,完成了供给心肌营养的血液循环,即冠状循环。此循环对维持心脏的正常机能十分重要。

  冠状动脉如果发生硬化,由于管腔狭窄而减少了血流,往往使心肌得不到充分的氧气和养料,而引发心绞痛,有时冠状动脉的硬化,造成某一部分的管腔的阻塞,中断了血流,致使该血管分布的心肌因缺氧而坏死,引起心肌梗塞。

  【课外作业】(4人一组)
  查询有关心脏病的资料。
  心脏病发病原因很复杂。与遗传、饮食等有关。选一个发病原因,用问卷调查法,设计一个问卷进行调查。

  调查以小组为单位,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每组选择一个研究方向,具体步骤如下:

  1.选题:教师和学生通过查资料,讨论出与心脏病有关的内容。如:体重与心脏病,年龄与心脏病,性别与心脏病,摄入糖的量与心脏病,摄入脂肪的量与心脏病,饮酒与心脏病,抽烟与心脏病,心脏病的遗传,摄入纤维素的量与心脏病等等,每组同学可选择其中一题进行研究。
  2.设计问卷: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问卷的设计方法,可参考有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书。对于初二的学生,能够设计出简单的问卷就可以了。问卷可以只设计是否两种答案,设计前应先提出问题方向,在每一个方向上提出自己的问题。
  3,发放问卷:教给学生如何随机抽取样本,如何保证问卷的回收。
  4.统计问卷:教给学生如何统计有效问卷,如何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和用图表表示结果。
  5.撰写调查报告:基本格式如下:
  题目:***********的调查报告
  摘要:简介报告内容
  正文:调查的目的
     调查的方法
     调查的结论
     作者的建议
  参考资料:列举主要的。
  注:时间大约需要4~6周。选题2周,问卷调查2周,撰写2周。教师在每个阶段用一定时间进行辅导,最后进行报告的答辩和交流。

  三、第二课时:

  心脏专题讨论:各组同学汇报关于心脏病发病原因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