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历史
关键字: 所属栏目:

美国历史学科中的素质教育(下)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1-28 14:07:34   

  
  
  二、中美历史学科中素质教育的各自特点
  历史教育在基本素质的培养中扮演什么角色呢?特别是在为21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任务中能发挥哪些教育功能呢?我国历史教育界,特别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老一辈的历史教育专家和后起的中青年教育工作者经过近五十年的积极探索和艰苦努力,吸取中国历史上历史教育思想和历史教材编写原则中的精华,参考借鉴外国和港澳历史教材中的可取之处,已经建立起适合我国特点的中国史和世界史教材体系,总结出比较系统的历史教育理论。尤其是在过去十年内,通过艰辛的努力和大胆的探索,他们在历史学科的素质教育功能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体上讲,我国中学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素质方面有很多优点。在初中阶段,我们提出的目标比较明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以下简称《义务大纲》)开宗明义地指出历史的教育功能和总体目标,即"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四项实际上是我国现阶段对一个合格公民的基本的素质要求。这些素质是通过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史和世界史教学内容中的三个部分实现的,即基础知识、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就基础知识部分而言,我们的教材具有知识面广、脉络清晰、以纲挈领的特色。如果在初中阶段,经过老师的高水平的教学和学生自己的主观积极努力和创造性的学习,能够把所学的内容融会贯通,对一个普通的合格公民来说,他在历史方面的文化素质就基本达标了,对继续升学的学生来说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义务大纲》强调了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即历史知识教育的最终目的。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历史知识的多寡和深浅能反映一个人的素质,"满腹经纶"、"旁征博引"的能力无疑是文化素质的一种表现。但更高层次的人才是能够用正确的观点"说古道今",甚至"鉴古知今"的人。《义务大纲》中国史的思想教育各部分,都首先强调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发展的观点和品德情操修养。初三的世界史根据学科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又提出进行国际主义的教育和培养改革奋进的精神,使学生具备"奋发向上、积极改革、追赶先进的精神"。与此相联系的是以"事物相互联系的观点"观察历史和现实的素质,要求学生们"善于吸收外来先进事物","树立放眼世界,虚心学习,取长补短的精神"。
  在能力培养部分,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概括起来包括如下几项能力:年代学的能力;历史的时空观念;阅读和记忆的能力;把历史知识与文化作品融会贯通的能力;在初二、初三年级要求综合、归纳、发现因果关系的能力;对历史问题当众发表意见的能力,比较的能力;运用历史知识,认识理解当今国内外重大问题的能力;在初三还提高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做出简单的分析和评价。
  由于我国的中等教育是两段式设计,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要求在高一、二年级于更高的层次再次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文科学生在高三年级学习中国古代史。这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求培养更高层次的"能力"。比如,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线索的能力;认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产生的背景及其作用的能力。对历史知识进行归纳、分析和认识相关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作出比较客观评价的能力。另外,还要求学生具备分析和说明历史资料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对重大的现实问题和历史问题进行正确思考的能力。在思想教育部分,特别强调爱国主义教育;对国情的正确认识;辩证发展的观点;国际主义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观念;坚持真理,献身科学的精神;继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观念。
  供下个世纪使用的高中新大纲编写的指导思想,是要"通过两方面体现时代精神"。第一是学科的教学内容上,反映史学界、考古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将历史的下限延伸到90年代,相对增加亚洲史的内容,增加文化史内容,特别是科学技术史的内容;第二是在历史课程的教学思想上加以体现。在教学目的、课程、课时安排和教学目标上体现时代精神。新大纲以提高为目的,同时强调能力的培养。它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高素质包括"较好的思想品德,有较为丰厚的文化知识,又有较高的运用文化知识从事工作的能力"。最终的目标是通过中外历史的学习,引导学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效果。必修、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课程的设
  置,给了学生更大的余地,积极主动地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进行历史的学习。最突出的新特点是,与以往的高中历史大纲比,教学目标不再单纯局限于基础知识,而是添加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部分,为培养高素质的跨世纪的人才,各部分的教学还把"能力培养"置于"思想教育"之前,这一顺序的调整看来也是有深意的。它还提出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重视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和比较研究,从多样性和复杂性中发现规律性;通过多种手段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历史知识面和获得思想教育。
  美国历史教育的特点是它的国情决定的。由于美国实行12年制义务教育,所以学生接受社会学习和历史教育的时间较长。而且,它不必考虑像我国历史课程的两段式设计。其二,虽然历史课在美国中小学是核心课程,但是美国的公立高中升学主要看GPA(平均分数),私立高中的录取主要依据学生SSAT(中等学校入学考试)的分数。大学入学的资格则主要参照SAT(学术能力考试)的成绩。SAT 的难度不可与我国的高考水平同日而语。由于美国的中学历史教育不存在应付考试的巨大压力,它的历史学科主要考虑素质方面的培养。这种情况,给美国的历史教育带来以下特点:
  1.教材内容比较丰富、信息量大、系统性较强,似乎不太考虑学生的学习负担问题。
  2.通过世界历史和本国史的教学,把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放在首位,为他们日后积极参与政治、热心关注社会问题和世界大事奠定必要的素质基础。
  3.使用多种手段,突出能力的培养。首先,它注意鼓励学生们的独立思考。由于美国政治文化传统的特点,美国中学历史教学缺少一种驾驭性的哲学理论来解释历史,也不强求学生们对某一历史问题达成一致的结论。这种传统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它造成学生们面对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和众说纷坛的历史解释无所适从;另一方面,这倒可能有助于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从更多的角度认识历史,了解更多的不同观点。它还提倡学生自己发现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史料的能力;强调学生培养阅读原始材料的能力(原始资料在教科书中占有较大比重);强调对历史问题进行道德性反思的能力:对历史上的重大决策进行批判性反思的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为之辩护的能力(课堂上经常举行小组讨论、辩论、会谈、宣读论文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