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历史
关键字: 所属栏目:

浅谈《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1-28 14:04:12   

  第三,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来后,《新青年》于1918年10月5卷5号发表了李大钊同志的《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历史性文章,欢呼俄国人民的伟大胜利,成为马列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的标志。
  第四,1919年1月,《新青年》成立了编辑委员会,由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三部分人组成,实行轮流编辑制。1-6号的编辑分别为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胡知、李大钊、沉尹默,同时也吸收周作人、鲁迅参与编辑。新文化运动的统帅部一时出现最强大的阵营。而陈独秀在第6卷第1号上发表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坚定地宣称:"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能救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这就再一次号召和鼓舞全国人民投身于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此后,新文化运动达到高潮,并且从思想上诱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第五,1919年5月,由李大钊负责编辑的《新青年》6卷5号,几乎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专号。该专号刊登了《马克思学说》、《马克思传略》、《俄国革命之哲学的基础》等一系列评介文章,同时刊登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这个‘专号"标志着《新青年》由宣传资产阶级民主的刊物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阵地。至此,新文化运动彻底跳出了传统经学的尊孔崇经的藩篱。
  《新青年》除了以一般性言论指导全国进步人士之外,还有针对性地以通信形式来回答各地青年提出的种种问题。这些回信绝大部分随时发表在《新青年》上,回信是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统帅视不同情况而发出的具体的思想指令,在当时所起的积极作用极大。当时不少青年,如王统照、叶挺、俞颂华等都曾致函《新青年》,在与陈独秀书信往来中,受到启发与鼓励,思想日益进步,投身于新文化运动,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新青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1920年9月,即从8卷1号起,《新青年》改组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积极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成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在广大革命知识分子中发生了广泛的影响,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作了思想上的准备。1922年7月1日,《新青年》出版了第9卷第6号后休刊。1923年,《新青年》季刊在广州创刊,瞿秋白担任主编,是中共中央理论性刊物,成为共产党的机关刊物。
  《新青年》从1915年创刊到1922年休刊,其间有7个年头。这7年,是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思想大解放的年代,是新旧思潮大激战的年代,也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年代。《新青年》适应了时代的要求,指引着这个时代前进的步伐,培育了整整的一代青年。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袖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蔡和森等都受过它的深刻遍和重要影响。毛泽东说"《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杂志,由陈独秀主编。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一本杂志。我特别爱好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梁启超和康有为。车时成了我的模范。"恽代英等写信给《新青年》说:"我们素来的生活,是在混沌的里面,自从看了《机关报青年》渐渐的醒悟过来,真是像在黑暗的地方见了曙光一样。我们对于做《新青年》的诸位先生,实在是表不尽的感谢了。我们既然得了这个觉悟,就发了个大愿要做那’‘自觉人’的事业,于是就办了《新声》"。
  结束语:总之,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新青年》是青年的导师,为青年传播福音。《新青年》风行一时,所到之处莫不激起思想革命的火花,它哺育了一代青年,在中国现代启蒙思想史上,伟绩卓著,彪炳千秋。《新青年》以其与新文化运动及五四爱国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对中国现代社会的走向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参考书:陈独秀《敬告青年》
  胡适《我的歧路》
  斯诺《西行漫记》
  杨芳《新青年》
  

上一页  [1] [2]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