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历史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历史课堂教学讲解的技能(下)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05-11-05 10:23:12   



再如,有位教师这样描述虎门销烟的历史场面: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开始了。他派人在广州城南虎门滩的高处挖了两个大池,长宽15丈,池前开了个洞口,池后一条进水沟。先引入海水,撒入食盐,再把收缴来的鸦片切碎,抛入水中,浸泡半天。然后,放进生石灰,利用生石灰和盐水的化学变化销毁鸦片。等退潮时打开池前的洞口,池子里面经过腐蚀分解的鸦片渣滓随潮水冲入大海。两个池子交替使用,一连23天,把所有的鸦片全部销毁了。在这个过程中,林则徐自始至终在海滩上监督,怀着对侵略者坚决斗争的激情和对鸦片深恶痛绝的义愤,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地来到虎门海滩。当他们看到池水翻滚、烟雾腾空的时候,拍手称快,欢呼雀跃。


以上描述,具体生动,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感。同时消除了误以为虎门销烟是用火焚烧鸦片的错觉。


(3)概括性讲述——概述法。


在历史教学中不可能也不必要把所有史实都进行叙述或描述,对于那些次要的然而却能保持历史完整性的史实,可以采用概述法进行讲授,这可以节省时间。如讲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群,对北京人应作重点叙述或描述,而对各地发现的其他原始人群的遗迹、遗骨等情况,则进行概述。


教材叙述一些历史事实,虽不是重点,但缺了它历史的链条会产生中断现象。因此,就要概括叙述,以保持历史知识的连贯性。如春秋这一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与商鞅变法之间,就必须介绍战国初期的社会情况,以承上启下。


2.讲解法


讲解法是通过对史实分析进行科学论证,从而形成历史概念和揭示历史规律的讲授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对一些规律性的历史知识,如概念、规律、原理等,进行严密的逻辑分析和科学判断。


讲解法又分为原理中心式和问题中心式。


(1)原理中心式:即以概念、规律、原理、理论为中心的讲解。


①以“罗斯福新政”为例。在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罗斯福新政”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新政的特点、内容、实质、影响几个方面的阐述,使学生准确掌握这一概念。新政的特点之一是建立在资本主义所有制基础上,不改变资本主义性质。特点之二是采取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缓和了阶级矛盾。通过分析,说明美国避免走法西斯道路,靠的是强大的经济实力。新政的实质是维护垄断资产阶级利益,即在维护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前提下,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生产关系进行适当调整。其影响是:虽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但是,使美国和平渡过经济危机。经济稳定带来政治稳定,从而巩固了美国资本主义民主制,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防止了美国法西斯化。同时通过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减少资本主义生产的无序化,从而开资本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干预政策之先河,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所加强。


②时间概念虽不太复杂,但按照常规方法介绍,效果却不够理想。有的老师独辟蹊径巧妙讲解,效果极佳。


例如,初中学生一开始学历史,就要接触到“公元”和“公元前”这两个时间概念。有一位教师是这样讲的: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数轴,学生们立即被弄糊涂了,怎么历史课上到数学上面去了呢?他们的眼光都投到了数轴上。教师趁机指着数轴讲道:“我利用数轴介绍两个时间概念。时间是既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就像数轴上的数一样。因此,数轴可以把时间的这一特性表现出来。我们假设数轴上的刻度都是表示年代的,以原点为界,原点左边的“-1”表示公元前一年,“-2”表示公元前二年,正像负的绝对值越大其值越小一样,公元前二年比公元前一年离现在更远。这段时间可以直接从数轴上看出来。”教师一边讲一边在数轴上截取线段,学生很快就理解了。随后,告诉他们,秦是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的,让他们看着数轴计算秦的统一离今年有多少年,学生很快就计算出来了。最后,教师告诉学生,公元元年是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由于教师利用了学生的数学知识,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学生很快接受了这个概念。(傅志超:《我这样讲清“公元”和“公元前”两个时间概念》,湖北教育,第11期,1983年。)


③历史概念是历史表象到历史规律的中间环节,是它们的联系和中介。掌握了历史概念和概念之间本质的联系,也就掌握了历史规律。规律是多次反复出现的事物联系,一次性的东西不能形成规律。比如秦始皇为钳制思想、巩固统治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为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而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太祖为加强皇权实行文字狱;清朝前期为巩固统治大兴文字狱和八股取士。这些措施虽不尽相同,但通过文化思想专制巩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相通的、类似的。这就是规律性,说明社会意识(文化思想)对政治和经济的巨大作用。


(2)问题中心式:即以解答问题为中心的讲解。问题中心讲解,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处理得当对启发学生思维、增强能力大有好处。


①如:初一学生学完奴隶社会后,多数学生对“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观点产生疑问,理由是原始社会人人平等,财产平均分配,而奴隶社会出现了不平等和剥削压迫的现象,怎么说是进步了呢?有位老师这样讲道:原始社会时,生产工具落后、简陋,生产力水平低下,每天能获取2条鱼,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过了很长时间,他们学会了织网,捕鱼快而且容易,就学捕鱼,每天可捕10条鱼,除了每天吃的2条外,余下8条就成了剩余财产。为占有财产,部落内部开始互相争夺。你们想想看,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


生:力量强大的人能抢到更多的财产。


生:于是出现了财产分配不均,人剥削人的现象。


师:那么对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你们怎么评论呢?


生:当然是奴隶社会更进步,因为捕鱼的数量增加了。


生:产品数量是增加了,可是出现了剥削和不平等。


生:部落领袖占有一部分后,剩下的分到每个人头上可能也比以前多了。


师:以前有没有这种可能?


生:没有,刚够吃,到奴隶社会才出现了这种可能。


师:大家想一想,这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生:产品数量。


师:进一步说就是生产力。判断这两个社会哪个进步的标准是要看生产力的高低,那么哪个社会更进步就不用说了吧!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