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数学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运用元认知理论,培养学生数学反思能力

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1 03:54:47   

一、问题的提出

生的思维活动具有内隐性和自动性特点,大部分生在思考复杂的数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很少能了解影响他们自身思维的因素,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因此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样就造成许多生认为数。如果我们在数中,能够运用元认知理论去指导生进行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培养生反思能力,调动习的主动性、自主性、自觉性,那么必然可以使他们习,从而帮助他们提高习效率。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杜威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它包括这样一种有意识和自愿的努力,即在论证和理性的坚实基础上建立信念。”,这席话中隐含着这样几方面的意思:一是反思是一种思维活动(考虑),二是反思具有有象性(指向“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自觉性(“有意识和自愿的”)和技巧性(从支持反思的对象的“基础”及“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上着手)。从本质上说,反思不仅仅是“回顾”或“回忆”已有的“心理活动”,而且是要找到其中的“问题”以及“答案”,因而反思具有极强的问题意识。而生的数反思能力是指生在数习中对数认知过程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的能力,它对数认知过程起指导、支配、决策、监控作用。因此,在数中要努力培养生的数反思能力。

元认知是“人们关于自身认识过程、结果或它们有关的一切事物如与信息材料有关的习特征的认知”,即对认知的认知,其实质是个体对认知活动和结果的自我认识,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三个方面。元认知理论强调人是积极主动的机体,其主体意识监控现在、计划未来,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思维和习过程,因此,元认知理论深化并拓展了反思的观念,不仅使反思的内涵和步骤更加清晰,更容易理解和把握,而且使反思由过去单纯的心理现象变成一种实践行为,直接在实践过程中发挥作用,可以使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习,以达到培养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培养生数反思能力的途径

1.指导生充分认识反思的目的和意义

在数中要帮助生明确反思的目的和意义,使生体验到习策略或方法不同,习效果就不一样,逐步使他们认识到数习同时存在认知和元认知过程,数反思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前一段的习效果,这样可使他们自觉、积极去开展反思活动,不断提高水平。

2.在中强化反思意识

在数中,要培养生在各个环节中注意是否存在障碍,尤其要监视“判别错误”,从中获得反思的对象信息。

过程:第一步,灵活呈现根据需要,师以灵活多变的方式呈现数知识(概念、定义、定理、公理)。第二步,内涵分解。师逐步讲解原理的含义。第三步,举隅强化。师给出与定理有关的正、反例证,并让生举例。第四步,静听成“象”。让生静听默想,在大脑“屏幕”上形成表象。第五步,判别错误,进行反思。第六步,新旧贯通,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结。

3.帮助生掌握反思手段

3.1 严谨回顾思维活动

帮助生严谨地回顾自己的思维活动,看看思维是否紧凑,思路是否清晰、严密、深刻,是否出现了偏差,是否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这样的反思有助于思维合理化、精确化、概括化。

3.2 尝试错误,激发反思

例1、在中,,已知

[1] [2] [3] [4] [5] [6]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