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谈语文教师的现代眼光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8-08-12 08:25:14   

有人说,语文教师是一个悲壮的角色,不错,一切负载崇高使命的人或职业也许都是这样,特别是在我们今天这样一个时代,这样一个特别需要人文关怀与重塑灵魂的时代,因此,我想说,语文教师首先不是一个职业,而是一种责任方式,他(她)存在的理由,如果舍弃了精神的培养,人格的塑造,审美的熏陶以及信仰与道德扶持,那将对学生造成令人可怕的戕害与摧残,而这与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根本背离的,但要做到这一点,却又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这个特殊的职业人具有非凡的、敏锐的现代眼光。

何谓现代眼光,简单地说,语文教师除了具备应有的语言文化知识之外,还应具备一双超越世俗的眼睛,一双哲学的眼睛,一双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的眼睛,一双审美的眼睛,这样他才有解读生活,解读社会,解读人生的基本能力并形成个性,才能担负起灵魂工程师的神圣使命。

首先来说哲学眼光,哲学是什么?为什么语文教师首先应具备哲学的眼光呢?这是语文教师首先必须面对,无法逃避的大问题。打个比方,哲学是灿烂的星斗,它让我们在人生的迷宫中辨识方向,哲学的目的在于阐明与解释世界、宇宙、人生、社会的本质,它是最高的智慧,而对这些根本问题的追问则是建立人的价值系统的前提,它给人提供的是某种智慧的视角与思路,或者说是与某种世俗视角,现实功利视角以及科学知识视角不同的视角与思路,语文教师的活动陷入世俗功利的泥潭,注定教不出优秀的学生,至多不过是磨炼出一批会应付考试的机器,而现实中,这种情况是很严重而且很可怕的。 教育论文在线 http://www.lw26.com

还有另外一个问题,语文教育是与文学教育分不开的,而对文学作品的读、鉴赏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哲学眼光,古今中外,青史留名的伟大著作无一不是具有哲学智慧与表现崇高理想的。《红楼梦》与《金瓶梅》相比,《红楼梦》就具有哲学智慧,它有禅宗哲学的支持,它借此去感悟人生、感悟生与死、色与空、好与了,感悟人从何而来,到哪里去,何处是真正的故乡,何处是归宿等等。《金瓶梅》则只有世俗社会人们低俗的表演,而没有深刻的思索,也没有对人生根本问题的追问。试想一位语文教师在对待这样的文学作品时,不能上升到这样的认识高度,他(她)给学生的将会是什么呢?他(她)的存在还有价值吗?闻一多先生在谈论《庄子》一书时说过:“向来一切伟大的文学和伟大的哲学是不分彼此的。”“文学要和哲学不分彼此,才庄严、才伟大,哲学的起点便是文学的核心。只有浅薄的、庸琐的、渺小的文学,才专门注意花叶的美茂,而忘掉了那原始、最宝贵的类似哲学的仁子。无论庄子的花叶已经够美茂的了;即令他没有发展到花叶,只他那简单的几颗仁子,给投在文学的园地上,便是莫大的贡献,无量的功德。”(《闻一多全集》第2卷)这里说的“几颗仁子”就是哲学的智慧、哲学的眼光问题。最近几年来,我国语文教育界在众多有识之士的关注之下,正在发生着深刻而有意义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教材中的选文更具哲学意味了!人教社2000版高中语文就是一本优秀的语文教材,特别是它的读本选进了一些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学作品,以第四册《读本》为例,小说单元里选进了卡夫卡、台木儿、萨特、海勒等二十世纪最伟大作家的代表作,而对这其中有些荒诞派作品的解读主要靠哲学智慧。以哲学的智慧培养起学生的智慧,使之具备反思传统,甄别文化,建立起自己的价值系统与人生意义,具备判断新旧价值系统的能力,这才是根本意义上的教育与培养,这才是灵魂塑造的核心。而我国当前的初中级教育离此目标还相距遥远,教育的目的尚停留在选拔人才而非培养人才的层次上,基于此,教师具备哲学智慧就显得尤为紧迫与重要。

其次,语文教师一定要具备一双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的眼睛,文学是滋养人类心田的甘霖,是阳光,没有文学熏陶的人生注定是恶俗不堪的,因此文学教育应该成为语文教育的核心,因为文学使我们看到了社会纷繁复杂的表象背后的另一种真实,使我们看清了我们的生存本质,在这种现实里,除了理性的深刻外,还有直觉的对美的顿悟,而美是更贴近我们生存本质的一种激动人心的本质,它更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理想,看到了人生的希望,给人生注入活力、色彩与动力。

李泽厚先生说过:“文学的最高价值、文学的永恒性源泉在于它可以帮助人类心灵进行美好的历史性积淀。就是说,成功的文学作品,它总是在人类心灵中注入新的美好的东西。这可能看不见,不是像科学那样可以测量、计算,但它确实存在着。\"(《世纪新梦》P383)一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给学生情感与灵魂造成的震荡可能是终身的,也可能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余光中的一首《乡愁》短短的几行文字,几个画面积淀了作者的全部人生经验与情感体验,解读作品本身就是解读余光中的人生经历与人生况味,它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一篇《孔雀东南飞》展现的爱情悲剧可以让学生深刻地发现我们自身隐藏着的悲悯情怀与至善!在艺术作品中照鉴自己的灵魂,发现自身的美德,这就是文学教育的根本目的。而任何真正的文学艺术作品的基本共同点乃是对现实社会、现实人生的批判性与超越性,对现实世界的不满足是所有文学的起点与存在的依据,失去了对现实人生的批判性,文学便只能沦为纯粹的娱器和低贱的媚物,无论古希腊悲剧还是中国文学滥觞的“风骚”无不以批判性获得其最灿烂耀人的那轮光辉。因为批判使生命获得尊严,批判为追求开辟了新的道路,批判正是文学存在的一种方式,也是文人存在的一种理由,更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这就是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之所以恒久动人的原因之一。而超越性则是文学的第二个根本特性,司汤达曾说过:“一切伟大作家都是他们时代的浪漫主义者。”这就清楚而深刻地告诉我们,人类的生存之路最终要由理想之光来照亮,就连不太懂文学的瑞典化学家伯恩哈德·诺贝尔在其设立诺贝尔奖金的遗嘱中都提出文学奖必须授予“写出有理想倾向的最优秀的文学作品的人”。在我们今天这个物质利益极具诱惑以致于使人癫狂的时代里,给学生们一盏理想的明灯,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抵御黑暗的吞噬,帮助他们寻找到真的幸福之路。因此语文教师的文学眼光直接关系到他(她)的教育目的、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精神素质与灵魂的走向。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