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数学论文 → 文章内容

小学立体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乐与学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8-8-12 8:25:14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空间观念较差,学习立体几何初步知识时感觉难度较大而缺乏学习兴趣的现状,根据小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而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心理特征,试在一堂课的课始、课中、课末、课后这四个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发和保持并延续和延伸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引发、保持、延续、延伸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为现实的心理因素。教师如果能点燃起学生心中这把动力之火,就能使他们主动地学习、快乐地学习,从而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开始接触立体几何,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初步知识的学习,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空间观念较差,因此对这部分内容往往感到难度较大而缺乏学习兴趣。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就要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等的观察,通过动手测量、拼摆、画图、制作、实验等活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始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以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根据小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而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心理特征,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在一堂课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发和保持并延续和延伸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课始引发兴趣
    新课开始,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快、融洽的学习环境,教师就必须用生动的语言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富有情趣地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情景。
   (一)出示模型,引发学生探求知识奥秘的愿望。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师先出示一些物体和模型,如三棱柱、棱台、平行六面体、正方体、长方体的模型以及牙膏盒、橡皮等,问学生:你能说出每一种形体的名称吗?学生凭直觉或经验作出回答后,教师反问:为什么说这些物体或模型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而另外一些就不是呢?这就激起了学生的疑问。此时教师告诉他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就知道了,这样就引起了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兴趣。
   (二)演示实验,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例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教师先出示满满的一杯水(事先染成红色)和一块金属块(用绳系住),把金属块放入水中,然后再取出,让学生观察杯中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并提问: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变化呢?学生通过观察整个实验过程,自然而然地答出这是由于金属块占据了一定的空间位置,从而明确了“体积”概念的内涵。这一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接受起来比较轻松,因而有兴趣继续学下去。
二、课中保持兴趣
    一堂课的主体阶段,一般包括新授和练习两个部分。
   (一)新授部分
    小学生的兴趣往往不能持久,课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方法,把学生在课始引发的兴趣逐步深化与提高,使其持久。
    1、联系实际,变抽象概念为具体实物。
    小学生认识事物带着很大的直观形象性,要让他们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获得新的数学知识,在很多情况下要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充分地感知。
仍以“长方体的体积”教学为例,学生通过自学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但是对于这些体积单位究竟有多大,却并不太清楚。这时教师可联系学生较为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物,帮助学生了解,如:玩飞行棋掷的骰子、小拇指前端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粉笔盒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空间大约能容纳11个学生(半蹲着)等。这样既使学生建立了体积单位的表象,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借助教具,实现新旧知识间的迁移。
    教学“圆柱的体积”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时,先复习长(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然后问圆柱的体积怎么求呢?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并由此激发出兴趣。这时教师提示:要是能把它转化成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形体该多好啊!并出示教具,先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若干个相等的扇形,接着沿两底面相对的直径切开,再把两半部分分别展开后拼插在一起。学生顿时醒悟:拼成的形体近似于长方体。最后比较拼成的近似的长方体和原来圆柱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学到了新知识,喜悦之情转化为继续学习的动力。
    3、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发现数学规律。教育论文在线 http://www.lw26.com

    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做学习的小主人,教学时还可使用学具,让学生与具体材料接触,进而去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在“长方体的体积”教学中,教师安排全体学生每四人一组,分别承担组织、拼搭、记录、汇报的任务,进行如下活动:把24个小正方体(假设每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拼成长方体,能拼几种就拼几种。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学生每汇报一种拼法,教师利用电脑屏幕显示一次,同时板书长、宽、高的厘米数。当学生看见自己拼搭的长方体在屏幕上显示出来时,兴奋不已,纷纷举手要求汇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最后的显示、板书如下:

    长(厘米) 宽(厘米) 高(厘米) 体积(立方厘米)
①  24          1          1           24
②  12          2          1           24
③   8          3          1           24
④   6          4          1           24
⑤   6          2          2           24
⑥   4          3          2           24


这时教师结合图形和板书,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对比、分析、归纳,从而推导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乘宽再乘高。这一设计利于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叙述,解决了问题,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学生也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同时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此外,“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侧面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等的教学也可改往日由教师演示实验的传统教法为学生亲自制作学具、进行实验、操作,从而使学生在理解、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兴趣、发展能力。
    (二)练习部分
    为了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和旺盛的精力,教师要善于组织练习,做到形式多样,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适度开放,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
教学“圆柱的体积”时,学生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后,教师紧跟着安排一组专项训练:1、圆柱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 )。
        2、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查看更多评论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0分

内 容:

         (注“”为必填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