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培养质疑能力 发展创造思维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3-16 04:45:43   

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提的问题常常没头没尾,我就在他本子上写范句。有时当面让他说一说意思,再让他自己改过来……久而久之,习惯成了自然,班里的生不但再没有人为“质疑”作业犯难,而且提出的问题有了一定的水平。《珍贵的科书》一课,生在预习时提出了如下的问题:(1)为什么科书会是珍贵的呢?(2)作者为什么说“多少年来,那捆用生命换来的科书和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一直激励我前进”?……创新要从质疑开始,问题问对了,就相当于一半创新完成了。
    (二)、课中质疑,疑中创新
    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生去探索、去创新。在课堂中,师也要努力培养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       
    首先,师可在认真审阅生的预习作业本上的内容的基础上,依据材的单元训练的重点和生的认知基础及生各种习方法掌握的程度对生的疑问进行集中和分类。然后在课堂中安排一定时间,让生提问。对一些跟课文内容没有关系的问题,不宜一一作答,可告诉生留在课后解决;对一些跟课文内容有关,但不在点子上的问题,及时组织讨论,求得解决;而对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可在讲课中慢慢地、有重点地解决。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激起他们求知欲。如在《小狮子爱尔莎》一课的过程中,谈到“我”和小狮子之间的深厚感情时,一个生大胆地提出质疑,认为既然“我”十分喜欢小狮子,小狮子也离不开他,那就不需要把它送回大自然,可以像现在许多家庭养小狗小猫一样作为宠物。接着就有几位生附和,而另一部分生则反对这种做法。由此,一场小型的课堂辩论展开了。反方的理由:(1)爱尔莎是兽类,大自然才是它最适合生存的地方,它可以在那儿生活得自由自在。(2)如果爱尔莎靠人类饲养,会丧失它的本性。(3)爱尔莎不离开作者,在小环境里一直离开群体孤独地生活它会很痛苦。经过一番面红耳赤的争辩后,得出一个结论:作者十分爱小狮子爱尔莎,它宁愿忍受失去它的痛苦,一切为了爱尔莎着想。一个小小的辩论让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和爱尔莎之间的感情。
    其次,师在课堂中不但要启发生提问,而且还要启发生驳问。提倡生驳问,这就是求异思维的训练,能培养生不唯书,不唯老师的想说、敢说的创造精神。如课文《南辕北辙》中有这样一段话:“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跑。谁都知道他的马越好,车夫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他离楚国也就越远。”我也说:“他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我刚说完,就有生举手,而且是几个平时很调皮的生,他们说:课文说得不正确,老师你也说得不正确,因为地球是圆的,只要车夫沿着一个方向一起跑,他就能绕地球一周,最终会跑回楚国的。对于诸如此类的驳问,师不应该加以指责,还应及时表扬他们肯动脑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