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生物
关键字: 所属栏目:

浅谈生物课堂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网友上载)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1-27 07:42:48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开拓能力,使学生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开拓型、创造型人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肩负着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任。创造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成为培养其创造能力的中心环节。那么,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呢?下面简单谈一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 强化知识发现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师当作知识的负载者,把学生当作盛装知识的容器,把教学过程看作教师把知识注入学生大脑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要培养创造思维,就要变注入式教学为创新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探索式的教学方法特别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发现过程,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途径。探索式教学的过程一般是首先教师提出一些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猜想,然后教师启发诱导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进行探索,逐步发现知识或者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比如,学习"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这部分内容时,首先让学生观察放到清水中和盐水中的马铃薯条的变化,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放到清水中的马铃薯条变硬挺了,而盐水中的马铃薯条变软缩了呢?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寻找探索思路,发现两块马铃薯条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是不同的,清水的浓度可以看作是零,而盐水则具有一定的浓度。从而猜想植物细胞在浓度高的溶液中失水,在浓度低的溶液中吸水。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如将盐水换成蔗糖溶液,来验明细胞吸水或失水确实与溶液浓度有关,而不是决定于溶质的种类,用极低浓度的盐水代替浓盐水实验,证实细胞在周围水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失水,反之吸水。
 
 二 鼓励学生多思善问,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是喜欢百依百顺,思维不偏离常规的学生,不喜欢想象丰富,多疑善问的学生,甚至把一些从特异角度提出的问题和想法看作故意捣乱,以至学生心中创造的火花在教师的冷眼下泯灭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它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纵观科学史,可以说,任何科学发现无不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所学的知识持批评的态度。
  
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创造和谐的氛围,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紧张感,鼓励学生提问。可以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再由各小组的组长将本组的问题提出,这样可避免由于学生不好意思而不敢向老师提问。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学习了"线形动物"后,学生疑问:蛔虫体表有角质层,能防止虫体被人体消化液侵蚀,猪肉绦虫同样寄生在人的小肠内,而体表没有角质层,为什么没有被消化掉呢?学习"鸟纲"后,有学生提问:鸡为什么会下软蛋呢?
  三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进行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实验是学习生物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变验证实验为探索性实验能使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另外,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造思维是大有益处的。

  实验设计训练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实验用具、材料、药品和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如设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实验可用此法。第二种是给出实验目的,学生自己选择仪器、材料、设计出实验方案。如设计一种方案,使盆栽幼嫩植物弯向左侧生长。第三种是要求学生对已有的实验方案加以改进。如某同学设计了蒸腾作用实验:用一透明塑料袋将盆栽天竺葵的植株和花盆一起罩住,置于阳光下,观察到塑料袋内壁上有水珠出现。试找出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

   以上只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不成熟的尝试,不足之处敬请同行们批评帮助。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