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导演——教师角色新体验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3-16 04:44:26   

                                 无锡市惠山小     李  莉
    “好演员”曾是人们对优秀师课堂上的期望,因为师在“三尺讲台”上的精彩“表演”,会吸引生、感染生,从而生。然而在课改推行的今天,师的课堂活动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我认为师更应该做一名“导演”,把演出的“舞台”让给生,课堂上使生不再是“旁观者”、“接收器”,而是师指导下的积极主动的“体验者”、“发展者”。
    那么,师应如何当好一名“导演”呢?
  一、更新观念是前提
    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课堂上,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是绝对的权威,是中心人物。生作为接受者、服从者,没有也不敢有张扬的个性、创新的思维。课堂成了一潭死水,对孩子们毫无吸引力。怎样改变这种局面,建构具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呢?新课程标准指出,师首先应更新观念,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使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师做“导演”正是以这一观念为指导,牢固树立以生为主角的思想,作为“导演”的师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职责不在于“上台表演”,而在于指导“演员”们领悟“剧本”,鼓励他们大胆展现自己,在倾吐表达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发展自身潜能。
  二、设计角色是关键。
    师作为“导演”,最关键的任务是根据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角色,吸引生在投入地“演出”中体验情感,掌握知识,感悟语言。“导演”设计角色时要把握面向全体,因文而异、因人而异的原则。“角色”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扮演剧中人物
    这种方式可以让生在情境中打开自己的思维,激活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并凭借这些“背景知识”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尽情描绘课文语言所描写的情景,再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把平面的语言变成立体的活生生的形象。运用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完成对课文的“再创造”。
    如阅读指导补充读物《想飞的乌龟》一课,我让生分小组表演故事,要求组内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自由选择角色,分别扮演乌龟和两只天鹅,演示乌龟想飞的原因及飞行的过程,生情绪高涨,室的每一处都有“乌龟”和“天鹅”:有的将铅笔叼在嘴里当“道具”;有的扮演“乌龟”的还真的摔倒在地,做出痛苦的表情;有的帮助组内的小伙伴做天鹅飞翔的动作……孩子们脸上那飞扬的神采告诉我:他们不仅在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独特感悟,而且在会合作,体验成功。
    (二)扮演小记者
    “起于思,思源于疑”。让

[1] [2] [3]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