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落实词句训练   提高语文能力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3-16 04:14:09   

 

落实词句训练   提高语文能力

——浅谈《新课标》下的词句训练

 

 

一说到“训练”,不少老师都以为过时了,因为《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基本上不提这两个字了,取而代之的是“培养”。那“培养”与“训练”二者之间是不是没有关系了呢?不是,“训练”是“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所以,要培养生的全面素养,尤其是语文能力,训练还是不能少的。

我们应当如何落实《新课标》精神,正确地进行词句训练,发挥它在培养语文基本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呢?我以为起码应该注意这样几点:

一、词句训练要尊重生的自主体验

文章中的词句都是规范性的语言,其中为数不少的更是经过反复推敲的经典,如何通过训练让生掌握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呢?比较是一种办法。但比较更多的时候却是表现为一种理性的分析,这样一来,不但偏离了母语的特点,降低了的效率,也使生逐渐失去了语文习的兴趣,失去了语文习的创新意识。

经典的语言必须让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思,在思中悟。生对语言的感悟应该有一致的地方,也应该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对生的独特见解或感受,我们应予以充分的重视和尊重。生的劳动得到了肯定,他们才会越越有兴趣,才能自觉地主动地去内化语言、积累语言。如《燕子》一文时,我让生读句子想画面,自由地说说从带点的词中体会到了什么:“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生对“痕”字有了自己的感悟:①用“痕”表明距离远,看不清楚,隐隐约约的;②正因为距离远,看不真切,电线才像是五线谱,停着的燕子才像是音符,这个比喻才恰当!这比《用书》上“真切地表现了细的电线在空中隐约可见,似有似无,与落在它上面的音符似的燕子虚实相生,相映成趣”的理性的甚至专业化的分析更容易为大家接受。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