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贯彻课程理念,科学实施新课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实验体会

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5-31 02:05:44   

(一)

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实验教师们碰到了许多的困惑,有着许多担忧。如:

1.教材多了厚了,周课时少了, “阅读鉴赏”与“表达交流”、“梳理探究”的开展时间相冲突──教材教不完怎么办?

2.课内学生活动多了,体验多了,老师的讲解少了,学生学不到东西、教学效果下降了怎么办?

3.教学中动态生成的信息多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教材上没有一个标准,教学参考书上也没有涉及,教师如何回应?

4.现在追求学生的体验和活动,教材的练习与训练题也少了,不多做题,考不好怎么办?这改那改,高考不知咋改?搞了课改,不合高考要求,高考考不好,如何向学生和家长交代?

5.课改强调人文与工具的统一,但教材强调了人文性,学生会不会由以前的“头轻脚重”变得“头重脚轻”?

6.教与学的方式要转变,高中语文教学的评价改革应如何变化?

…………

上述问题虽则表现在行为层面上,实则多是观念层面的因素,有的则是课程管理方面的原因造成。可喜的是实验老师们迈开了探索的步伐,在对新课程进行着积极的思考。

先说教材的处理。语文学科已通过审定的5套课标本教材,除极个别版本外,普遍的情况是容量大、内容多。如人教版必修模块,仅是阅读部分,每册就有四个单元共16篇文章,还有表达交流5个专题,梳理探究3个专题。一个模块实际的上课时间为9周共36学时,其中至少需要8──10个学时的作文课时间,还有梳理探究的内容,这样仅阅读教学最多剩下20个学时,加之相当多的选文有一定难度,一篇课文(尤其是文言文)按传统教学就需3──4个学时,教学上时间非常紧,按常规操作一般学校完不成教学任务。于是很多教师靠拼体力,加班加点,周六和周日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内容,弄得师生压力较大。

分析起来,教材的容量增加是客观事实(至少是将以前三年语文学习的内容安排到了一年零半个学期里),而主要的问题在于教师的教材观有待更新,处理教材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长期以来我们“教教材”教惯了,教学只停留在“教”的层面上,不尝试“用教材教”。教材仅仅是个例子,虽说是老师们人人能说的一个道理,但在操作中却不敢擅加取舍。以传统经验和传统方法,“教”不完高中新教材是正常的,但并非是学生“学”不完。教学中,我们是以书本为本,不敢越雷池一步,还是从学生实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灵活自主地处理教材?是以“教”完教材内容为重,还是以“学”到多少为本?是从教师个人预设的教学任务出发,从教材内容出发,还是从学生实际、学习过程状况出发?是坚持统一要求、统一步骤,还是尊重学习个性和学习差异?是过于依赖教师个人,还是不对学生放心?这些问题其实都是老问题,是“以教定学”还是“以学定教”的观念冲撞的结果。“教”不完可能客观存在,但学生“学”完是完全可能的。“教会”和“学会”孰轻孰重值得认真思考。

师生是教材的主人,不是教材的奴隶,教材不是“圣经”。教材内容的取舍权在师生。很多学校的教师就对教材作了大胆地、创造性地处理。如有的重点篇目则集中时间认真研读赏析,有的课文则一带而过,有的则完全可以自学,不在课内讲析;哪些是学生感兴趣的篇目、愿意学的篇目就集体学,有的则个别化处理。如我省的文昌中学,教材的处理权在备课组,教师则尊重学生,学生觉得课内该学哪些篇目,就在征询意见表中勾出来,最后备课组决定一个单元重点讲哪两篇课文,不全部教。该校语文组还对备课方式作改革,新教材新篇目多,老师备课很费时,以前是单打独斗备课,现在改为每两个老师合作备一个单元的课,一个模块的四个单元由不同的教师备课,其他的教师资源共享,将他人的教案化为自己的个性化操作即可。海南中学高一备课组将每个单元的课文砍掉一篇,由备课组老师商定砍哪一篇。海南师大附属中学高一备课组对教材有取舍,既不是学8篇,也不是学12篇,而是从课文的作用出发,哪篇课文适于练的就练,哪篇课文适于讲的就讲,适于读的就读,不平均使用力量,由老师来取舍,备课组集中讨论确定课文的用途。海南省国兴中学语文组的教材处理则不一样,是先让学生看完提出教的意见,备课组审核确定教学重点,每个单元全部教,没有舍弃一篇课文。这真是各有千秋,各显神通。所以说教材的使用需要灵活自主,不必将其奉为神灵,而不敢越雷池一步。我们需要创造性地处理它。

再说有效教学。尽管经过了培训,有的是多轮培训,但许多教师操作上的改观不大。主要问题仍是重在讲授和训练,仍是把高考当作第一关注的话题,将教学过程纳入高考的循环之中。他们是在担心:课内学生活动多了,体验多了,老师的讲解少了,学生学不到东西、教学效果下降了怎么办?有的课堂有变化,但在追求热闹,学生具体收获不多,花架子,不务实,知识与技能不能落实。有的仍以高考训练的模式套新课改,处处以训练为本,试题又深又难,题型沿袭高考样题,过于追求考试分数。海南省相当多的高中学校第一、第二模块语文结业考试学生及格率就很低,许多学生考得灰头土脑的。

[1] [2] [3]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