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学生几种不良的读书习惯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8 23:09:30   

读书对习的促进作用是大家都了解的。师们对如何提高读书效率的讨论也很多。多读、精读、带着问题读、分角色朗读,有感情的读等等,都是想用外在的形式促使生在读书时能有所收获。仔细观察体会一下生在课上课下的读书情况,可以发现他们有几种不是太好的读书习惯。

  第一种现象,大声读。其实,师之间对是否该鼓励生大声读书的意见也不统一。主张大声读书的人,有点象时下很流行的“疯狂英语”。为什么要用“疯狂”的方式习英语?因为很多人不好英语,外在的原因是胆小害羞,怕别人看,怕别人笑,不敢张嘴,不敢大胆的练习,效果自然就差。内在的原因是心理上的恐惧,就象我们常说的“看见它就害怕”。害怕什么,就不敢亲近,就不会认识,就不可能熟悉,就没有接受和应用。上述内外两方面困难都可以采用这种疯狂式的吼叫来化解。这是用外在的气势消除或掩盖心理的恐惧,提高内在的自信。当然得先跟着别人大家一起“吼叫”。大声读书,也有这样的因素。历史上的私塾材都是一些超越了生年龄特点的内容,所以要让生大声的诵读,强行记忆。

   所以,有些生在老师要求大声读书时,就特别大声的读,大的有些过分——好象是在用读书的大声来显示自己的认真。看他们一边仰着脖读书——低头看一句,抬头读出来——一边不时的注意一下周围的动静,就可以知道他们没有认真对待老师的要求,不知道大声读书的意义何在。还有的生之所以大声读书,是在用大的声音提醒自己要认真读书,专心读书。有点仿效“头悬梁,锥刺股”的感觉。

  也有的生,读书大声是另有所图——他在“享受”刺激。因为读书的声音越大,就越容易感受到自己嗓音的震动。这种震动如果处理的好,就会产生病人呻吟的感觉。病人为什么呻吟?因为呻吟是从嗓子里发出的一种震颤,这种震颤可以上传至头部,下传至腹腔内脏,引起这些地方的轻微颤动,产生一点麻痹感或是一些心理安慰。有些生大声读书就是在寻求这种舒服的刺激感。当然,这样的情况很少见。

  第二种读书方式比较常见,就是唱读,拖长声读。有人总结说生唱读,主要是课堂上的集体朗读造成的。因为在集体朗读时,生之间水平有差别,必定为了读整齐而相互照应,速度放慢。但是,问题在于,自由读书时也有生唱读。这就涉及到内在的原因了。

  第三种情况,是一词一顿的读。

  第四种,有感情的朗读。说实话,很多师也不太清楚什么是有感情的朗读,怎样读才算是有感情。只有放慢语速,用亲昵的神态、有抑扬顿挫的语调,快慢起伏的节奏,配合表情动作,形成一种稍显夸张的朗读方式。对于生来说,就更难体会其中感情。所以,做不到有感情,就暂时先仿照老师,做到“很投入地有表情(有表面感情)的”为师和其他同朗读。还有的生因为害羞而不好意思、不敢在朗读中带出感情。

  第五种,自由读书时的合读。课堂上的集体朗读很常见。不过,有时侯在自由读书时,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个生开始大声朗读或背诵某一段,旁边几个同就跟着一起朗读。就象有谁兴趣来了,开始唱歌,周围就会有人跟着合唱一样。这种情况在读古诗词时最常见。几个人一起大声的合读五六句之后再分散开,各读各的。开始合读是起哄(说他们“起哄”太严重,应该是凑热闹),后来散开,是醒悟到老师没有这样要求,认识到如此赶趁,不是正常的读书习,有点心虚。

  第六,是一个习惯细节:老师要求读课文时,先读课文的序号,再读课文的题目,接着才是正文。比如“12——《燕子飞回来了》——春天到了,小燕子跟着妈妈从南方飞回来……”这篇课文是书上的第十二课。序号12不是课文的内容,为什么要读呢?因为只要我们把书翻到这篇课文,首先看见的就是这个12,自然的就读出来了。但是读书是一个思想过程,出现这样的细节,即表明读书的生对待读书“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生把读书当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不是在干一件自己的事。他的读书,只有读,没有思考,没有交流;只有手指从点字上划过,凭习惯反应读出语音。如果生是在为自己读书,他的所有举动就会有很强的自主性和目的性,他的思想会集中在他认为是主要的内容上——就象小孩子玩的高兴时,对周围环境中与自己玩的内容无关的人和事都不感兴趣一样。如果生读书真的认真,那么课文序号甚至标题这些与主要内容无关的事物,也会被尽量地撇开。这样说可能有些过分,毕竟大部分生读书都是很认真的,虽然只是形式上。

  第七种,有的生好背书不好读书。如果老师同时布置两个要求:背会某一篇课文和看某一本书。那么,会有相当的生只背书,不看书或只随便翻翻。为什么?一方面,因为老师要求背的书,一般都要检查验收,过不了关还得重来。而且考试出题的时侯,一般会先用到这些课本上要求背诵的内容。

  而读书的要求就比较模糊,老师是不好检查落实的,尤其是老师提倡读的课外书,读什么,什么时候读,读到什么程度,有什么体验收获,都是自己把握,老师检查只是问问。另一方面,背书和读书相比,背书相对简单,因为不需要动脑筋思考,只要一遍一遍的重复读熟了读顺了就能见效。而读书是复杂劳动。尤其是读那些自己不熟悉的内容,生涩磕绊。还要挖空心思的思索辨析。有时候把书读的什么问题也没有,没什么意思,没什么滋味,就象一只鸟从天上飞过,地上的影子也跟着消失。有时候又读地头昏脑胀,到处都是问题,无从下手回答,也没法子问别人。这种感觉是很难受的。

  第八,读书时一遍一遍地重复,读第二句忘第一句:眼光从书上扫过,凭反应从口中读出词语的语音,而语音未曾进入思想。你如果问他读的什么内容,他需要再慢慢地读一遍或“回想”一下才能确定他刚才读的是什么内容。书上要求背会的内容,读熟背会后,老师检查,没有对通篇文字的感觉,全凭习惯往下冲。如果老师中间提问,会有手足无措的感觉。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