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让学生自己走路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8 22:06:21   

 

 让生自己走路

                                           ──中年级想象习作训练探索

丹阳市麦溪中心校(语文)张锁荣  沃伟伟(689232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写话(习作)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想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师要激发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鼓励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实质上,所有作文都离开不来想象。可见,以想象作文为突破口,激发生练笔的兴趣,提高习作水平至关重要。如何激发练笔的积极性,加强法指导,提高中年级生习作水平?“引”是关键。

一、将“要我练”引为“我要练”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师布置作文练笔,还要规定作文的字数,可见并非是“我”要习作。明代著名育家王守仁说过:“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发达,摧挠之则衰萎。”王守仁的这些主张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有其积极的意义。我们要从兴趣引导入手,将“要我练笔”引为“我要练笔”。

    那么,怎样才能激发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习作兴趣呢?大约有这样几种方式:1、创设情境法,2、体验生活法,3、分数刺激法等。如<<小溪和大海>>,生提起笔来总觉得没有什么可写,原因是他们平时缺乏感受,感受不新,印象不深。师可以借用多媒体动画创设情境法,目睹它们的由来,闹纠纷、受启迪……,从声、像多方面感染生。这样,生思维活跃,乐于表达,可受到较好的效果。

    二、将“独角戏”引为“大合唱”

    传统的作文指导课,差不多师一讲到底,唱独角戏。师讲得口干舌燥,生听得昏昏欲睡。伟大的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师应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们的兴趣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

    作文课,师也应“沉”下去,生“浮”上来。师放权给生,让生自己命题,然后自主选材、自主立意、自主表达,畅所欲言。为了使生更好地自主拟题,共同参与,师要多从儿童实际和思想实际出发确定习作内容,要多角度地启发生选材立意,多方指导生布局谋篇。

    如一次习作内容:爱护习用品,生就拟了《铅笔、橡皮和小刀》、《桌椅对话》、《字典公公的故事》、《书包里的悄悄话》。这样的作文题目让生看得见,摸得着、容易作。

    三、将生活引入作文

    我们要转变只有作文课才是生作文的途径,平时要有训练,积极素材,拓展为向生活作文的习惯。近代伟大的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我们要生树立“生活即课堂”的观念,要留心观察,积累素材,调动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

    想象习作的自我训练,方法很多,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亲眼看,看得细致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我们平时要做有心人,亲眼看,看得细致,才能积累素材,为想象习作打下伏笔。除了认真细致地看实物,还可看有关图片、录像等展开想象训练。

如老师在黑板上画了      ,生就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像蚊香、弹簧、旋涡、卷尺、牛屎、盘山公路、妇女头上缠着的发结、盘着的大蛇……   

2、亲耳听,听得入迷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