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新课标下的新课堂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8 22:02:0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课程要全面提高生的语文素养”,“着重培养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但这些全新的理念绝不能停留在师的口中,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的研究上。新的课标,新的理念,应该在课堂这块主阵地中得以落实,获得体现。这就需要构建一个新课标指导下的新课堂。
    一、发挥主动性,发展创造性。
    “语文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课堂是生主动习,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主阵地。生是课堂的主体,师则是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正如杜威所言:“师,一个引导者,他撑船,生们用力地用桨把船划向前。”在组织的过程中,师应努力实现自己的角色转换,使自己从书匠转变为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投入者,从而为生创设宽松的自主习的空间和氛围。生在与文本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中进行心灵的碰撞,实现情感的交融,在自主与互动中想己之所想,言
己之所言,在自主感悟、主动探究的基础上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从而发展生的个性,培养生的创造能力,实现师生的共同创造,共同发展。
    二、寻求开放性,体现综合性。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语文还处于一种闭关锁国的状态。一切围绕课本转,跟着师走,拘泥于狭小的室里。《新课程标准》恰恰打破了多年来束缚我们课堂的瓶颈,明确提出要“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习活动,拓宽生的习空间,增加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我们要树立“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观念,实现观念的开放,采取开放性的形式,走出去(参观、调查、访问等),请进来(请英模作报告、请名人作介绍等)努力寻求一条与各科间相连的通道,架起一座迈出课堂,跨出校门,走向社会的大课堂,让生在与大自然、与社会、与家庭的接触中习语文,运用语文。
    三、注重过程性,培养探究性。
    新型课堂应是促进生智力、能力发展和习方法发展的过程。课堂要让生经历习的过程,体验习的方法,在过程中领悟、体验,在过程中提高、发展。“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结果重要,过程更重要,新课标所倡导的探究性习恰恰体现出生的发展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中间,生经历了由不知到知的探索、思考过程,不仅获取了相应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掌握了习、探究的方法,为今后的习、工作及生活打下了坚
实的基础。因此,在新型课堂中,我们要在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性的同时,培养生的探究精神与能力。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新型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让生的心灵得以放飞,情感得到宣泄,知识得到更新,能力得到提高的艺术殿堂。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