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数学论文 → 文章内容

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例谈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8-8-12 8:27:55

关键词:新课标         数学课堂        素质教育  

提    要:素质教育已经提出多年的今天,新一轮课程改革扑面而来,在研究两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试图通过一堂数学课来探索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数学课堂上如何渗透素质教育功能。

 

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推进着社会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这种变化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急剧的改变,也就对教育发出了强烈的挑战,特别是对于工作在第一战线的教育工作者,确实有一种危机感。同时这种变化也迫使教育发生了根本的变革,而新课标就是在这种强烈的时代呼吁中应时而生。课改的要求,新课标全新的理念,都对教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我们除了深感自己的知识结构将接受巨大的冲击之外,同时更深刻的意识到真正的素质教育在课堂上的渗透更是势在必行。

一、 素质教育及其特征。

著名的国学大师南怀谨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除了你现在拥有的钱物和所有的先天的如身体、相貌之外还剩下的就是这个人的素质。这是除了先天素质之外的后天素质。而素质教育是根据国情之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去发掘教育对象的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的一种教育。从教育的结果来看:其旨在提高教育对象整体素质结构;从教育的过程来看这是在培养人的后天素质;只有当人的先天素质与后天素质融为一体之时,我们的教育就“创造”了一个“新人”,所以说素质教育其实质就是一种对人的教育。

我们在有意识的进行素质教育时,应该先认识素质教育主要的特征:

1、主体性和发展性的有机结合。主体发展的核心就是创造力的培养,而创造力的培养之关键就是主体能够和谐且主动的发展。所以我们在教育之中要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要让主体有发展人格的时间和空间;要教给主体自我学习和自我培养的知识;同时也要教给主体怎样去自我学习和自我培养的能力;还要重视主体潜能的开发和主体特性的发展。

2、全体、全面和长期性的结合。素质教育是一种大众教学而非少数精英教育,既然是大众教育,就是对大众的全方位的教育,是要绝大多数人整体优化、和谐调发展。这两方面最终追求的是一种长期性,希望达到学生的一种终身教育,是对整个民族素质提高的一个长期过程。

3、开放性、时代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素质教育并非单纯的学校教育和课堂教育,而是社会某个时代所需的一种综合性教育。“时代所需乃教育之所为,培养人才为时代。”

二、 初中数学新课标的浅析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本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从数学新课标中,我们发现数学课标中要求并强调数学学科本身要注意的一些规律:实际问题 数学模型,并最终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让学生懂得数学与生活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这就是课标中提到的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要获得不同的发展;在课标中同时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全体、长久持续地发展。所以数学课程改革除了要注重数学学科本身的发展规律之外,就是要求实行人的教育,这与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一致的,所以数学课程的改革就是加强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功能,加强数学学科的学科育人功能。

三、 数学课渗透素质教育功能

课堂是教学的“细胞”,课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窗口。结合新课标我谈谈数学课堂上怎样实施素质教育功能的渗透。

1、   教学原则向学生动手能力转变。新课标中强调一点动手实践能力;而课程教材中时时处处都可见到“做一做”“试一试”;并且素质教育中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我们教师不仅仅要注重理论教育,更得要重视学生的联系实际能力,动手能力,动脑能力。

2、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新教材的课程中有一个鲜明特色,增加了“试一试”,“探索与实践”和课题学习几大功能训练项,这些都是需要学生自主探索,同时又需要互相合作讨论才能够得到最后答案的。主要强调一点就是要求学生用心去体验,注重学生探索过程的情感体验,在合作交流中增加大家协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3、综合能力与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精力和时间放在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上,创造一种良好的数学氛围,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有用,有趣,并且在良好的数学氛围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方法;综合能力,表示学生在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以及数学本学科之内的综合,让学生在这些综合训练中接受综合训练,最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四、 一堂新教材数学课浅析   教育论文在线 http://www.lw26.com

我们以“剪正方体”这一堂数学课为例浅谈如何在数学课中渗透素质教育功能。

这是一堂全国优秀教师上的课,课堂上就做了三个事情:学生任意剪开自己做好的正方体;按某一种平面图怎样剪正方体;最后是实验将正方体剪成平面图必须剪开几条棱?听了这一堂课之后在讨论的过程之中有两种意见:第一种是这一堂课有什么意思,中考会考吗?另一种声音则是非常好,除了学生动手非常充分并且极有效果之外,老师的体态,语言到行为至始至终都给人一种愉快而舒适感。

针对这堂课,我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

第一:育人功能和数学思想的结合。当各自同学剪出自己的平面图并贴上黑板之后,大家会得出结论——同一个正方体按不同的方向剪切得到不同的平面图。这个问题与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含有相同的哲学原理和处世原则。引伸到日常生活,这件事告诉我们对待一件事情,研究一个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去审视,而忌讳片面下结论。这是数学之中蕴涵的辨证的哲学思想。

第二:数学意志和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结合。沿着某一种图案去剪。这实际上就是在前一种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种限制条件。实际上这是给学生一种挑战,而解决这个挑战的过程就是一种创新活动。同时这一创造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了学生用眼观察,用脑思考和动手初中的能力,长此训练,必将得到丰硕的收获。现实生活中的创意就是这样得出的——为了达到某一个有许多限制条件的目的,而让人类不断的去征服,在征服的过程中衍生出种种创新。

第三:探索规律和逆向思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查看更多评论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0分

内 容:

         (注“”为必填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