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研究型学习应体现层次性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9 01:24:17   

        
           邮编:213232            地址:江苏省金坛市涑渎小
           姓名:徐吉华            电话:0519——2731743
新时代呼唤育的创新,呼唤创新型习。国务院在《关于基础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开展研究性习,培养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是指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研究型习是指生凭借材,运用科研究的步骤,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讨论和解决问题,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善于发现、勇于创新的实践能力。研究型习作为一种先进的习方法,已被广大师所采用。但有些师在时,未生一定的研究方法,从而导致生研究的内容没有意义,研究的过程杂乱无章,习效率极为低下,生的创新能力难以提高,研究便沦为空谈。
实践中,我根据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经过多次尝试、反复比较,发现可分五个层次引导生由表及里实施研究。即表层研究、深层研究、联想研究、质疑研究、延伸研究。
一、表层研究,感知内容。
表层研究就是要求生在初读课文时,对课题、课文的来龙去脉、时代背景及字、词、句等一些表层问题进行研究。以对课文内容在整体上有个大致了解,为进一步习课文作好充分准备。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例。在生初读课文时,我便引导生从以下几方面研究。即:哪几个词你不懂?主要写了谁?共写了哪几个内容?你能初步体会出他的品质吗?生边读边思考,发现了课文主要写了叶圣陶,了解到他给“我”改作文和“我”到他家作客两件事。初步体会出他具有关心下一代,写作认真的品质。提出了“推荐、隔岸观火、蜚声、典雅”等不懂的词。我又引导生进行小组习,理解词语。在小组讨论中,通过相互启发,生自主地理解了词语。
表层研究时,要给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让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才能为进一步探究打下扎实的基础。否则,生是很难有所发现的,必将使陷入尴尬的冷场。
二、深层研究,领悟主题。
深层研究就是引导生再读课文时,对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心思想、写作特色、精妙语言、修辞手法等深层问题进行研究。使生独立的发现并体会文章的内在思想,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我引导生从两方面进行研究。即1、你认为哪些句子含义深刻?2、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值得习?生在朗读中发现并提出:让我十五岁那个夏天富有生命和活力,仿佛夏天变长了。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等含义深刻。叶圣陶修改作文的方法,作者两次描写爬山虎的方法等值得习。接着组织生在小组讨论式习中进一步研究提出的问题。生自主讨论后,纷纷阐述自己的见解:富有生命和活力是指我到了许多知识,有了创作的信心和勇气。变长了是指短时间内我到了许多知识,是以前很长时间都未到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是指叶圣陶的人品、文品永远记在我的脑海中。从修改作文中到修改的方法有用字准确,长句断成短句,使句子干净规范等。从两次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中到要根据环境的变化,抓住事物的特点写。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使文章更生动。
引导生深层研究的方法不能笼统地概括为以上两方面。要因内容而异。如习《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提出:哪些地方使你深受感动?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的?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精心设计发现的立足点。只有生提出真正有价值的问题,研究才有意义。当然,生的见解可能还很稚嫩,但这是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师要善于引导,不断激励,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三、联想研究,突破难点。
联想研究就是要求生遇到疑难问题时,能开放思维,联想过的相关知识,进行研究。以唤起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激活他们的思维,有效地突破难点。
习《白杨》时,让生研究习中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生提出“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一句不懂。我便引导生展开联想:以前习过类似的课文吗?生经启发后发现《高大的皂荚树》和本文写法极为相似。师进一步启发,你能研究它们的共同之处吗?生讨论后总结出两点:1、最后一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都是对全文的总结。2、都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你能用习《高大的皂荚树》的方法来理解刚才的问题吗?生经种子、生根发芽借喻无私奉献的精神、发扬光大的启发,体会出小树暗指建设边疆的下一代,成长起来借喻建设边疆后继有人。
研究中,联想的思路要广,既可以是过的课文,也可以是对生活的体验。总之,要创造一切条件,为生营造联想的空间,才能水到渠成地解决课文的难点。
四、质疑研究,解决疑点。
质疑研究是指激发生在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