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研究型学习应体现层次性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9 01:24:17   

完课文时,对课文内容、材料安排、写作方法等产生疑问,并进行研究,阐述独到的富有创造性的见解。时,逐步训练他们由敢问到善问,不断地培养其积极的创新能力。
完《我的战友邱少云》时,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了解,我又以“你对课文的内容和写法有不同的看法吗?”启发生进一步研究。生速读完提出:课文主要表现了邱少云为了战友、为了胜利严守纪律,最后英勇牺牲的故事。在第八节中,应具体描写出邱少云牺牲时的动作、神态,这样更能反映出他顽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德。我又进一步引导生讨论:你同意他的看法吗?生1说:“我同意,《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就是这样的,从坚毅的光芒、钢铸一般的脸、巨人一样挺立着等动作和神态中,写出了董存瑞不怕牺牲的高大形象。”生2说:“我不同意,因为书中写邱少云隐蔽的更好,所以作者无法看清他的脸,不写反而显得真实。”我高度赞扬了三位同,肯定了他们的观点。赞扬了提问的同眼光锐利,善于发现文章的不足之处;赞扬生1联想力强,能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思考;赞扬生2对课文思考得深,能全面把握。在师的鼓励下,每一位生的心理都得到满足,信心百倍地参与研究,创新的情感得到增强。
生质疑时,提出的问题可能质量不高,甚至是错误的理解。师不能直接否定,要先表扬他们能善于发现,并敢于怀疑,使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个性在鼓励中得到了培养;要引导生探讨,形成争论,使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个性在思维的碰撞中不断的发展。
五、延伸研究,促进迁移。
延伸研究是指在习过程中,指导生对各类知识作出经验概括,引发类似延伸,是一种大语文的策略。主要表现为一篇带多篇,一点带多点。促进了生的知识迁移,体现了由“会”向“会”的转变。
完毛泽东之《菩萨蛮  大柏地》,生领悟到毛泽东豪放的写诗风格。我又出示《沁园春   雪》、《水调歌头   游泳》,让生在小组合作中自主选择一篇,研究毛泽东豪放的诗风。课后,背诵1—2篇喜爱的毛泽东的诗词。运用类比的方法,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习《草原》时,研究了草原的特点,草原民族的风情,历史上的民族团结与分裂。研究的内容有效地延伸至各科,把语文和自然、社会等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观,体现了科的综合性。生也提高了语文素养,培养了审美情趣,增强了爱国热情。完《只有一个地球》,围绕环保育,引导生研究环境的破坏与保护,提高了生的环保意识。
运用延伸性研究,有效地促进了知识的迁移,生不仅可以知其然,而且可以知其所以然。把所的知识嫁接到同一知识体系中,达到“以此山之石攻他山之玉”的目的。
研究型习是一种新颖的方法,是对“填鸭式”、“问答式”的革新,充分落实了生的主体地位,极大地培养了生创新能力。但操作过程中,往往会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效果。除了应体现层次性外,还必须注意两个问题。第一,生提出的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实用性、解决的可能性,否则研究便毫无价值。师要宏观调空、精心选择生提出的问题。第二,问题提出后,并非每位生都能自觉地投入研究,处理不当,便会使研究沦为空谈。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强化生内在动机,调动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生自觉的参与研究。
作者简介:徐吉华,男,28岁,任语文。现任涑渎小办公室主任,市语文科骨干师,校科带头人。多次受到各界表彰,其中1998年被评为常州市优秀师,1999年被评为金坛市十佳师德标兵。

(此文尚未发表,诚请各报刊杂志编辑前来指导、编稿。)
版权归徐吉华所有,谢绝引用、转载。
 

 

上一页  [1] [2]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