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话题 情境 互动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9 01:05:43   

   在传统的语文中,我们曾十分注重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但仅停留在“听话、说话”的层次上,忽略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弱化了口头语言表情达意、交流信息、相互沟通的工具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口语交际已经成为现代交际社会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已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培养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标,可以说这个目标的提出既向师和生发出新的挑战,又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我在平时的中以激发生主动、积极的交往情绪为基础,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为手段,以提高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目标,培养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 凭借语文材,选择生喜欢的话题

   布鲁纳说: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习材料的兴趣。生只有对习材料感兴趣了,才会激起情感,情感又会触发语言动机,提高语言技巧,使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所以,师在选择话题的切入点时,一定要贴近生的生活实际,是他乐说、爱说的话题。如慈溪浒山中心小的一位老师,就选择“做客”这个话题,上了一堂口语交际课。由“这个双休日你打算干什么?”引出话题,很多生选择去亲戚家做客。孩子们喜欢做客,所以当这个话题一引出,从他们的脸上就显出了兴奋的表情。争着要和老师配合演一演老师来家访的情景。

   当然,很多口语交际课的话题并不是需要老师课外选择,可以凭借语文材,挖掘出生喜欢的切入点。低年级编排的口语交际课,很多都配有图画,“图画是鼓励生说话的一种强有力的兴奋剂。”图画可以引起生的兴趣,体现该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引导生认真观察图画,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图画中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也可借助图画,鼓励他们想象、创新。如《我该怎么办》(第四册)一课,可先引导生观察图画,注意画面的内容;再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小男孩遇到了什么事?他该怎么办?由此启发生注意画面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然后让生个人自述,同桌互述,小组互说,班上介绍,最后让生自己动脑,想想假如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该怎么办?鼓励他们大胆想象,敢与想象,敢于创新,并把想出的办法说给同们听。
  
   二、创设说话情境

   要进行口语表达训练,首先就是要让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熟悉自己的生,不仅掌握他们在该年龄段的心理特征,而且要熟悉他们的生活。这样,才能知道哪些话题是他们有话可说的,是他们最想说的,才能联系生的实际创设说话情境。说话情境的创设,我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情景再现法、模拟法、问题引入法、即时情景法。情景再现法,就是让生表演现实生活中的某种说话场景,如一家人的谈话片段,家中来客时与客人的谈话片段,师生之间的谈话片段,同之间的谈话片段等;模拟法,就是让生表演想象世界中的某种说话场景,比如动物开会、老树讲故事、玩具对话等;问题引入法,就是结合内容提出问题引起生的思考,展开讨论;即时情景法,就是在课堂上捕捉时机,将内容、生生活,以及当时的所见所闻有机结合,引出话题,于有意无意间创设说话情境,不知不觉,自然而然。

      有一位老师在北京师大新世纪(版)语文材一年级上册第4单元“语文天地”中的“我来问,你来答”这道题目时,这样引出话题:“听,室外面有什么声音?”(同时用手拢在耳旁,做侧耳倾听状)顿时,室里静悄悄的,所有的生都侧耳细听室外面的声音。瞬时,很多生都高高地举起了小手,有的说听到了前班小朋友做游戏的声音,有的说听到了汽车在公路上跑的声音,有的说听到了春风吹拂树叶的沙沙声,有的说听到了小鸟唱歌的声音……越说越起劲,越说越精彩。生之所以能有这样多说不完的话,正是由于这个说话情境是真实的,而且是即时的,它就在生的身边。老师在话题前面加上了“室”一词,限定了题目,缩小了生的听觉范围,使得生真切地听到了外面的声音,才有了这样多奇思妙语。我想,如果机械地用课本中的原话问生,范围太广有很多生可能会茫然无措,一时想不出什么话来说,那就无法取得这样好的效果。

   三、加强师生、生生互动

   (1)面向全体生,让所有的生都说起来。过去,我们在中的口语表达训练形式十分单一,常常就是提一个问题,让生思考后,抽几名生说说答案,其他生都成了听众。这种单一的训练方式,使绝大多数生失去了在课堂上进行口语练习的机会。久而久之,一部分不常被提问的生就没有了表达的欲望,老师一提问就哑口无言。有的老师常常抱怨生到了高年级就不喜欢回答问题了。其实,这不能怨生。我们应该好好地反省一下自己。究竟在课堂上给生提供了多少口语表达的机会?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组织形式,让生分组互相交流。这样,大家都有了说的机会,都得到了练习。有的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相关文章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