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一年级入学识字教学之我见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9 01:04:45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之一。语文实验材,一二年级安排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材编排的目的明显强调生大量识字,争取在儿童语言能力的黄金期尽早进入阅读的自觉状态。新带一年级,发现有这样的一种现象应该引起重视。那就是小生一入就要习抽象的、对他们来说完全陌生的汉语拼音,显然是有困难的,也是枯燥乏味的。多数孩子入以后很想习汉字,但是前一两个月却要面对一大堆拼音字母。同时生们急需用字,可一时又不去字,这种另人焦急的现象一直困扰着一年级的师生。材的安排,一直不让习汉字,而是让他们系统地习拼音。于是班里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形。
    情形一:师左右为难
   开初,我对班的生进行粗略地了解,发现生有一大半接触过拼音,对拼音不陌生,有的甚至能够用拼音进行拼写。也有一部分的生对拼音见过几面,能够记住几个声母和韵母,有些似是而非的感觉。同时也有几个生,对拼音竟是一面没见,半个不识。面对这种差异,真让人好是为难,快了不行,有个跟不上;慢了不妥,课堂上有人干坐着;折中的办法,按照大纲的进度进行,会的不太想听,不会的记得不准,受益的仅是一小部分人。
    情形二:生识字“版本”众多
    开后不几天,我发现有几个生在争着什么,走近一看,他们在比赛看谁会写的字多。他们一个写了“大”字,另一个写了个“小”字,接着他们又写了“多”、“少”字。只是写到“中”时,大家有了争议,有的说是这样写的“中”,有的说是这样写的“中”。这时有一个走过来说这是“红中”,并理直气壮地说是他爸爸他的,绝对错不了。他们看见我来了,赶忙让我来给评定,我还没来得及多问,他们就自豪地告诉我这些字是怎样到的。当下就有人问我今天字吗,没等我回答,就有人说字早着了,今天我们要“b p m f ”,大家便在一声叹息中各自回位了,仰脸“读”起了汉语拼音的情境歌。
    情形三:作业本长时间没人会发
    开半个多月了,我向别的班级打听起生发作业的情形,有少的师都不无感触,说做五分钟的作业,发作业要十五分钟。师们做了不少的尝试,但效果不是太乐观。有的老师专门培训了几个“小能人”,专职发作业,也常常出现“多”作业和争作业的现象。有的老师没办法,让生另外再用拼音把自己的名字“翻译”一遍,可还是不能保证作业准确到位,原因是翻译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偏差。也有的班级,排位的时候轻易不敢将小组打乱,原因很简单,这班的作业是按组收的,害怕组乱了,作业本发的时候也跟着乱了。
    相信上面所提到的情形,不少老师还是有体验的。到这里,产生这种情形的原因相信也明朗起来了。我觉得一年级的生提前识字,可以有效地改变这种现状。实现生的提前识字,我想从两个方面提一点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首先,材应作适当的调整
    一年级的材的调整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考虑:语文材中的拼音和识字的分界线没必要这样截然分开;要尽可能地使语文识字和数的用字达到同步,同时兼顾各个科;语、数两科分担识字任务。
    一、拼音与识字要交叉进行。
    今年新带一年级,听说使用的是新材,从材的系统性、科性、运用性上看,材内容与当代儿童的思想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助于丰富儿童的想象,发展创新思维。
    很是高兴,但拿到材后的感觉不是十分欣喜。虽说材有了一定的改善,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部分,创设了帮助习声母、韵母的情境图和语境歌。把习拼音字母寓于故事之中,并辅以琅琅上口的语境歌,化难为易,寓于玩,既增加了习的情趣,又渗透了文化素质的育。同时安排习一些基本字(或部首字),既为今后的识字准备了部件,又满足了他们(包括家长)渴求习汉字的心理。但把书拿过来,却能很容易地把书撕成拼音和汉字两部分。每一个部分都要花费两个月的时间来进行,同时前后是不相关联,安排的内容如同时间一样,过去了就不再重复。似乎掐准了开的那两个月便是习拼音的最佳时期,不不行,完一定会记住,复习没用。事实上,似乎并非如此,开初,师为了进度匆忙赶路,习汉字后,个别生因为没跟上,读书受苦。有的二年级老师反应,有些生硬记生字,不认字母。相信,材作了相应的调整后,生接触了几个字母后,马上又了几个生字,有何不好,总比枯燥的集训拼音有趣的多。或者穿插安排字和拼音同时,比如:“下、上、大、小”这几个字时,同时要求生记住韵母“a , ang , ao ”。况且“标准”也说得很明确:“汉语拼音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说普通话、识字相结合。”生接触课本时,将拼音和汉字的笔画同时让他们认识,这是同样是识字的工具,不容偏怠,何必分先后呢!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