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农村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05-11-06 00:52:48   


  二、语文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

  语文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更多起着指导作用,在相互的学习与合作中,教师以自己的智能优势用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教师不再主要是知识上的传授者,而是方法上的指导者。所以,教师有责任给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提供帮助。首先应是思维的原则和方法,其次,才是操作层面的方法。如怎样通过删、添、换、比、辩等方式领悟文字如何达意,在了解文字意义的同时,学会清楚表达的方法;如何收集、处理信息并进行创造性运用等,由此促进学生自我探究语文能力的提高。

  三、语文研究性学习课堂的创设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课堂需要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的教学形式、方法,从而“使语文教学活起来,使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多起来”。课堂是研究性语文学习的基地。在课堂上是要掌握运用语言的本领的,所以要发挥好“范文是一个例子”的功效,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如何准确使用语言。在这个过程中研究性的学习方法、途径是贴近学生需要的,在实践中,我是让学生当当“小老师”,自己钻研教材并上课;创设更多表演的情境,让学生在形象的层面上感受,在理性的思维中领悟文章遣词造句的精确;走出教室,在大自然中、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语文。所以,无怪乎有学生这样说:“在教室上课时发现的确只能是有的同学在做小动作,或有的同学在专心致志听讲,而在外面可以发现的却是蚂蚁搬家、蚯蚓松土……”

   四、语文研究性学习作业的形式

   研究性语文学习是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所以有人响亮地提出“学好语文,陶冶性灵,张扬个性,塑造人格,立志创造!”但是因为“语文创造力绝非是一种知识特征,绝非是对语文知识进行简单的摄取、改组和运用,而是与积累、涵泳、顿悟相伴而生的一种强烈的发现问题、探求问题、解决问题的不懈的心理取向、超越意识和精神品格!”研究性语文学习关注的是学生装的主体性参与及全程性投入,关注学生实践中的体验、感受。因而,学生的研究性语文作业只能是一个运动状态的短暂瞬间!

   因此研究性语文学习中的课文品评,资料的收集、整理、编排,现状的调查、分析,为担当“小老师”而对教材的钻研、探究,对研究成果作的讲座,作品的展示等,就是一个开放的状态,学生在这种不断运动着的作业形式中创造、发展!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效果与功能,这种学习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发展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语文实践活动,依靠基础课程,着力基础;通过随机课程,着眼发展、着眼创造,使学生在语文生活中不断体验、积累、更新,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资料:

  1、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2、9)

  2、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周一贯著)

  3、小学教学研究(2001、7)

上一页  [1] [2]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