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生物
关键字: 所属栏目:

互促型生物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行动研究

来源:不详  作者:作者__  更新时间:2005-11-18 10:56:55   

 

四、                      互促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研究的结果与成效

互促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理念的应用推广性很强,不但在生物学科,不但在学校内

部;而且在其他学科,在校与校之间的互相交流评课等活动,都具有相当的适用性。

笔者通过问卷与个别访谈的形式对我校参与了互促型课堂教学评价行动研究的75位教师,以及部分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一)问卷调查结果

1、(1)对于评价理念的认同情况,100%表示支持与接受;其中56%认为能够互相

促进教学技能,取长补短;16%认为能增强学校教研气氛,有所收获;16%可增强交往,增进友谊;12认为年提高教学质量,师生受惠。

2)对于“多听课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否有帮助”这一问题,92%的老师认为有帮助,其中25%认为非常有帮助。

这说明通过这一校本行动研究,在我们学校已经建立了积极健康的听课评课氛围,教师没有抵触的情绪,听课者与授课者都得到了发展,体现以评促教,专业发展导向的评教思想。而且教师在互相听课评课活动中增进了了解,增进了友谊,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2、1)对于“是否欢迎老师随时来听课。”这一问题,80%的老师表示欢迎,20%

的老师表示有点介意。

2)对于授课后,全部的老师都表示希望能够提取听课者的意见,都希望了解自己的不足和获得改进的意见。

3)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授课者都希望获得交流意见,但作为听课者主动与授课者交流的频率中,只有18%选“经常”,65%选“有时”,还有17%选“很少”;原因是“下课的时间很短,又要赶着下节课的准备,没有什么时间。”

这说明我们在搭建交流平台方面做得还不足够。

3、1)对于经常有老师来听课,学生的普遍反应,由大到小的顺序是:课堂纪律

得到改善→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更高听课更认真学习效率比平时高。

2)对于后进生的课堂干扰行为还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50%的后进生也认为有老师来听课,对自己的课堂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这表明听课不但对老师的专业发展有直接的效果,而且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课堂教学效益提高了。我们以“学的效益”来衡量“教的效益”,通过学生学习态度,学习热情,学习成效的比较,特别是通过本学期期末笔纸考试的成绩、开放性考察的成绩与去年期末成绩的比较,无论在合格率、优秀率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备课常规方面,老师们不但进行传统的备课,而且,自觉写课后教学反思的老师

也越来越多,20%的老师表示每次都撰写教学手记;65%的老师表示经常撰写,只有15%的老师表示很少填写。

这表明教师们更爱学习,更爱钻研了。教改的热情在不知不觉中高涨了,教学的行

为在悄悄转变着,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5、在听课的关注点方面,明显与教改前不同了。“学生课堂反应”“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是老师最关注的部分;其次是“师生互动”“学习气氛”“教学组织管理”“教学目标达成”。

这表明了老师更关注学生了,我们不但建立了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评价新标准,而且还提高了教师的听课、评课技巧,从而也提高了老师的教研能力。

(二)教师个别访谈情况摘录

这种理念挺好的,由于不作分数的衡量,主要以质评为主,评价中又主要以交流切磋为目的,因此我们都没有什么思想负担,对于听课者我们都很欢迎,也觉得能在听完课后进行一定的交谈总是好的。

一般来说,别人来听课,无论如何总要准备得好点,鉴于这种评课方法营造了一个听课氛围,鼓励听课者是随时而来,因而,由于总想着“可能有人来听课,我要准备得充分一点。”对于我们平时的备课,也无形中起到一个监督和促进作用,相对于原来的备课,压力也是增大了。

我的听课对象通常会选有教学特色的老师的课,这样更能学到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本科组老师的课也是经常选择的,我会特别关注别人在处理教学过程中的亮点,这样就可以跟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对比,找出自己的差距,促进自己教学的改善。

在科组具体备课或教研时间内我们经常听得最多的是:

“我这个教学问题不知道这样处理好不好,快来听听我的课,提提意见。”

“你们听课,记得帮我观察一下学生的情况,看我有没有忽视的地方,下课后给我提点建议。”

老师在教学中处理渗透探究性学习的技巧不错,你赶快去听听,学习学习。”

“陈老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方面很有特色,很注意阅读技能的训练,我们一起去听课学习。”

“王老师的课堂教学的氛围总是驾驭得轻松活泼,听完课得要她介绍一下方法。”

“哇,学生的开放式作品这么好,积极性这么高,快去了解一下她是怎样指导学生的。”……

(三)总体效果与继续改善的方向

总体来看,这次的校本行动研究是达到了预定的成效。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如:一是,评价表的设计方面,如何更好地体现质评与量评的结合,质评与量评之间如何平衡,给予老师一个更客观的评价意见与评价等级,同时更好的为教学管理和教师发展服务。二是,听课后的交流环境的建设以及交流的方式方法的改善,使交流更加经常化,满足老师自我实现的需要。三是,优秀课例与优秀教学方法的推广机制,特别是很多名老教师的丰富经验如何传承下来,让更多年轻的老师借鉴学习。因此还我们还要将此研究继续延续下去,为老师的专业发展搭建更理想的交互平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