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历史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近年高考对历史基本理论考查的特点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1-26 15:54:54   

注重历史基本理论的考查,已成为近年高考命题发展的一种基本走向。为适应高考命题发展的这一要求和 趋向,有必要深入研究近年高考对历史基本理论考查的特点,以便在教学实践中,更自觉地加强历史基本理论 教学。
    一、对历史基本理论的考查已延伸至选择题
    近年高考对历史基本理论的考查向试题全面渗透,已从材料解析题、问答题的考查,扩展到选择题的考查 。从近年的高考试卷看,在选择题中,出现了一些考查理论思维能力的试题。这类试题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题干给出历史事实,选项为历史概念、历史结论。这类题主要考查考生能否抓住事物的本质,将 历史事实上升到理论高度去认识。如:
    1996年第8题,“清初奖励垦荒、 宣布原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和实行‘摊丁入亩’,它们 的共同作用是”(调整生产关系)。此题考查考生能否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历史现象和本质的能力。
    1998年第21题,“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这一措施”(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 社会主义革命性质)。此题考查考生能否将史实上升到有关社会革命实质的理论高度去认识,即首先明确新民 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领域的任务,然后再进行选择。
    这类试题,引导学生从理论高度分析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
    第二类,题干给出历史概念或结论,选项则为历史事实。这类题通过考生对史实依据的选择,测试考生对 历史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如:
    1998年第23题,“1640年英国新议会的召开是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议会提出了掌握政权的要求) 。此题通过考生对这一历史结论的最佳史实支撑点的选择,考查考生能否把握资产阶级革命的本质特征。
    1999年第27题,“《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其中包括:‘ 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 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使未开化的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等等。得出 这些结论所依据的事实包括”(资本原始积累、资产阶级革命、海外扩张、工业革命)。此题通过考生确认备 选项提供的史实,考查考生是否真正理解了题干中所提供的“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的 理论观点。
    这类试题,引导学生用史实说明论点,做到观点与史实的统一。
    第三类,题干与选项均为历史事实,但二者之间却隐含着某种辩证的关系。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能否运用 唯物辩证法对历史问题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如:
    1995年第26题,“促使民主党派与蒋介石集团决裂,同中国共产党并肩战斗的原因有”(国民党撕毁政协 决议,发动全面内战;蒋介石非法召开‘国民大会’,制定伪宪法;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国统区反蒋斗 争高涨)。此题是从因果关系的角度,考查考生能否全面分析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
    1997年第16题,“造成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多种因素中,主要的是”(“大跃进”、人 民公社化和“反右倾”的后果)。此题考查考生能否把握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即一般情况下,内因是变化 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此基础上,再找出体现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的选项。
    这类试题,引导学生把唯物辩证法切实转化为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论和认识论。
    从以上例题可以看出,近年的高考试卷对一些选择题的命题,所给题干只是明确限定试题的指向,题干与 选项之间往往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解题的过程,往往是史论结合分析问题的过程。解题的关键,往往是 运用什么理论观点为指导,确定选择的标准,随之才可建立史与论的最佳关系,正确地阐释历史。这样的命题 方式,无疑开拓了选择题对历史基本理论的测试功能。
    二、重点是对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和唯物史观的理解与运用
    从对历史基本理论考查的内容看,近年的高考历史试题所涉及的,主要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和唯物史 观的基本观点。从1992年—1999年的高考试题看,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考查考生对历史发展进行因果联系的分析。这种分析必然涉及到原因和结果这一基本范畴。近年 高考试题注重考查考生对不同类型的因果联系的分析。
    1.一因多果。
    1995年第28题,“在文化大革命中,上海‘一月革命’对全国造成的直接影响有”(各省市掀起夺权高潮 、各地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武斗事件普遍发生)。1997年第32题,“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了‘新政’,结果 ”(清政府仍处在困难之中、增加了人民的捐税负担)。这类试题,主要是考查考生能否从不同层面去分析其 结果。
    2.一果多因。
    近年高考试卷中,这类试题出现得较多,命题者要求考生在众多的原因中,能够分析出根本原因、主要原 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等。
    1994年新科目组第5题,“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1998年第9题,“《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1996年第12题,“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1999年第3题,“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主要原因是……”
    1992年第7题,“1941年英军再次进攻虎门,守军抵抗失败, 炮台失陷,其直接原因是……”
    1999年第16题“1939年,国民政府政策重心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1995年第7题, “清政府对义和团由剿到抚是为了”(控制和利用义和团,属主观原因)。
    1994年新科目组第23题,“袁世凯得以复辟帝制是因为”(他拥有最高地位和独裁权力,属主观原因。封 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泛滥、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力量涣散,属客观原因)。

[1] [2] [3]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