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历史
关键字: 所属栏目:

1999年历史高考质量评析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1-26 15:54:02   

经历了1998年历史高考试题难度的意外波动后,在广泛的关注和担忧下,今年高考历史试题出现了引人注 目的调整和变化,试题进一步贴近中学教学实际,适度降低能力考查力度,适当调整和控制试卷的总体难度, 现试作如下分析。
    1.试卷题型结构作了相应的重大调整。继去年取消填空题(10分),增加选择题比重(81分,占全卷总分 的54%)之后,取消了近年颇有争议、成绩低迷不振的多项选择题(10题30分)。调整后的单项选择题共有37 题,每题分值由原来的1.5分增至2分,共74分,材料题仍为3题,问答题由2题增至3题,三大题型的比例49∶2 4∶27,主客观题的比例接近1∶1。调整后的试卷结构反映了近年来高考历史命题研究的成果,更趋于合理,也 有利于试题难度的控制。
    2.1999年历史科《考试说明》在指导思想上新增“考虑到中学教学实际并为减轻考生的学习负担”的重要 提法,对考试内容作了较大的调整,删去了许多内容。据粗略统计,共删减约17节加47目的内容,每册教材的 删减量约占1/6。这种做法也有利于向3+x模式的过渡。
    3.重视对历史学科主体内容的考查,强调高考与高中教学较强的相关性以及中学教学的基础性特点。从对 知识范围的覆盖程度分析,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三方面内容比例约为49%∶35%∶13%,政治史比重有所 下降,经济史比重有所回升,文化史份量较适宜。中外当代史内容合计42分,占全卷28%,为历年之最。单纯 考查识记能力的试题分值明显增加。单项选择题旨在考查再认再现能力档次的题目约15题30分,占Ⅰ卷的40% (1997年占不足1/3,1998年占35%),选项的迷惑性也较为适度。问答题加强了对史实的考查,第41题关于 唐代前期用人方面的史实占10分,第42题关于洋务运动历史作用的阐述,涉及课本综合性的较完整知识的多达 13分,第43题实际上是通过解读地图,阐述从一战后到二战结束三个时期德国历史及欧美大国对德政策的变化 的具体史实。试题尤其是主观题均以基本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作为考查的基点,确保对基本史实的 考查份量。另外,不回避重点知识、基础知识的考查,如中国史部分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国共合作 、抗战相持阶段、中共土地政策、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等,有的甚至成为近年命题热点。值得强调指出的是, 试题对中学教材的依托性加强了,题目和答案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与课本中相应内容相符,精神实质一致,重 视强调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一改去年有些试题超越中学教材依托过远的倾向以及问答题参考答案 不尽合理的缺憾。
    4.选择题难度逐年加大的趋势,在今年试卷中得到了适度的调控。与单纯考查知识记忆能力试题的分值较 之往年有所增加的同时,取消多项选择题后的单项选择题中最佳选择题约占Ⅰ卷的13.5%(1997年占32%,19 98年占44%),阐释能力考查比重仅占Ⅰ卷的54%。另外,注意了中外内容之间的难度分布,近两年世界史选 择题普遍偏难,与中国史题目的难度差距逐步扩大的状况得到了改善。据统计分析,在中外内容部分,识记题 中外各自比例为54%、23%,最佳选择题约各占16%、 7%,组合式各占25%、15%,世界史部分最佳及组合 题均大为减少,试题难度相应下降,预计今年Ⅰ卷平均分有望比去年增加10分左右。与此同时,据对福建省高 考历史试卷Ⅱ(随机抽样计2080份试卷)的统计表明,今年Ⅱ卷难度值为0.58,难度较1998年(全国难度值为 0.54,我省为0.50)明显下降,也比1997年Ⅱ卷难度(0.576)略低。 Ⅱ卷平均分为44.42分,十分接近及格线 (45.6分),比1998年全国均分增加7. 19分,比同年我省均分增加10分,实际增加6分。据此预测, 今年全卷 难度值有可能直抵0.60,平均分有望达到90分及格线。
    下面对Ⅱ及考生答卷情况作进一步的分析。
    材料题3小题,各题赋分视具体情况则定,分别为12、11、13分,共计36分。难度值为0.62,是较理想的难 度值,比1998年(0.59)难度值增加0.03,难度相应下降。平均分22.38,比1998年增加1.1分。题目仍多为多 段材料式, 材料没有阅读障碍, 但材料的文字量较去年减少300多字(主要是第38题),信息的有效含量高, 没有迷惑性, 理论含量也明显较去年低。选取的材料与教材内容有较好的依托关系,特别是第39、40题,作答 也需要结合所学的知识,如第38题第2问、第39题第3问、第40题全面整顿的背景等,在设问方式上,由去年高 度综合的两问改为分步设计的三问,且设问比较平直,适当降低了综合运用材料信息解决问题的要求。去年十 分强调的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的评判鉴别能力的考查基本上没有得到体现。在3小题中,第39题难度最低(0.6 5),得分最高(均分7.19),第40题次之(难度0.625,均分8.13), 得分最低的是第38题(难度0.589,均 分7.07)。 最高分为满分或接近满分,但零分及低分者为数也不少。
    第38题是继去年又推出的一道文化史的主观题。该题提供有关文艺复兴的4则材料,旨在考查考生阅读理解 历史材料, 获取有效信息以及比较的能力。材料简短,设问具体浅显。由于今年世界史部分首次依据新教材命 题,第一章是新增内容,因此在该章设题当不在意外。但该题的新颖之处在于,以高中教材为依托,大跨度地 向初中世界历史教材延伸,上联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下迄文艺复兴,其间还横亘着一千年的欧洲中世纪基督 教的文化统治,沟通了纪元前后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这对不景气的初中历史教学不啻是一个有力的触动和警 示。高中新教材仅在小字中提到“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这一概念,看来没有引起必要的重视。不少考生缺乏 对世界上古奴隶社会、中世纪封建社会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的准确认识和把握,解题中表现 出思维的紊乱,这是得分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已经湮没的事物”鲜有考生明确提出是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或欧洲古典文化,大多从材料中提取出“真理”、“古代传统”,有的甚至认为是理性主义、人文主义思想。 被湮没的原因大致都能回答。第二问多数列举但丁的《神曲》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或认为属于被 湮没的事物,或认为不属于,但理由均说不清,只有少数考生明确点明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艺术作品的资产阶 级属性。第3问多数均能正确回答, 但仍无助于考生回答前面两问。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